游靈巖山
靈巖山,歷來是吳越圣境,南臨太湖,因為所處之地多為平原,所以這座丘陵也算的上是處高地。山有廟則靈,山中有座古剎,殿宇高低錯落,倒也是個洞天福地。 上午十點左右在駐地坐上公交,一直往西,途經橫塘,木櫝,三十分鐘后到了靈巖山,步行十分鐘左右不覺已到山底,山腳下有很多做僧衣的作坊,別處倒是很少見到,也算是一大特色吧。 拾階而上,不過百步,見一欞星門,上書“靈巖圣境”,已然到了佛地,心中不由得一肅,呵呵,偶爾的散散心,調調心結,妙的很。仰天一看,好陡的坡,心里一緊,知道今天免不了一場“汗雨”淋漓了。大道的兩邊很多的小販,多了一分俗氣,少了分莊嚴,如果沒了這些小販應該很是寬廣,兩旁的風景也不會被遮住了,所售的也是很多景點都有的大陸貨,也沒什么有特色的。只有一個替人畫像的年輕人吸引了我的注意,半長的秀發,俊秀的臉,很陽光的笑容,在他的周圍,有很多他的畫,說實話,畫是畫的不怎么樣,可是使我好奇的是,為什么在這個道路崎嶇的山道擺攤呢,在他的臉上,還有著稚氣未脫的影子,連招攬顧客也是有點羞澀,不過看到他的陽光般笑臉,知道他很幸福,或者是很豁達,呵呵,想了很多很多。再往上走,看到有個老頭擺了個攤,賣的是石雕硯臺,和那些小販們粗制濫造的東西相比,這個老頭的東西精致多了,很喜歡他石雕的茶壺,說到硯臺,我也算是半個行家,自己也收藏了幾方端硯,一看,他有個說明,說是澄泥硯,可我一瞧,品像俗陋無比,不象是什么善品,同伴催著我上山,也未細看,不過老頭一直在睡覺,拿個吊床在兩個樹間一系,瀟灑的很,也不怕別人順手牽羊拿了他那價格不菲的寶貝:) 石階很陡,足有45度,我則大呼上當,來前問朋友是否要穿運動鞋,他說,不要的,很短的石階,很容易就能到山頂的。到了這兒,可憐了我那雙穿了皮鞋的雙腳,酸痛無比,也許是我很久不運動的原因吧,我看朋友穿了雙拖鞋,健步如飛,哈哈哈,慚愧的很。 快到山頂時,我們駐足休息,此時視野已經很開朗了,能看到姑蘇全城,也能看到隱隱約約的太湖。最妙的就是看太湖,看到了是一線白光,泛泛悠悠,似乎水天一色。我們是依亭而坐,旁邊有個中日友好紀念碑,也不知道什么來由,也沒去看它的碑文。在山崖邊有個石頭,很象烏龜,上面有字,刻曰:望佛來。呵呵,畢竟是山隨廟走,一草一木皆有由來。 腳下的道路平穩起來,一看,已是山頂,一坐規模不小的廟宇展在面前。和很多的廟一樣,進門是四大金剛,沒什么特別的,出了前進,面前是大殿的前庭,有兩個放生池,池里多的是烏龜,從沒看過這么多的烏龜,一旁有個游客扔下去一塊餅干,所有池子里的烏龜嘩的一下全游了過來,我是十分驚嘆它們在水里的速度,在陸地上慢悠悠,在水里看到了食物可一點不含糊。看了兩旁的碑林,不知道這個寺廟受過什么劫難,大部分的碑都是殘碑,而且只有原碑很小的一部分,在一塊碑前停了下來,不是碑的字有多漂亮,只是碑很完整,能看清所有的碑文。原來是個民國時候的告示,說此寺荒廢多年,現由政府出資修繕,云云,還有說不管是宗派的和尚來此,都可以,在此處的和尚不分排位,等等。要修繕這樣一個廟現在也是筆很大的支出,還要很大的人力,當年的辛勞可想而知。 在大殿的左邊有個小院,通道很窄,通道的下面是僧院的菜圓,想不到此處的僧眾還能自食其力,這本來學佛法的很重要的一個東西,可惜很多人現在忘了,只知道到處化緣,到處云游,其實修行的根本本來就是在自食其力的基礎上渡化他人。而此廟能如此,足見僧人們的修為不淺,。 過了通道,又到了個高臺,驚嘆原來別有洞天,此處比廟宇的主體建筑地勢還高,一個院子的模樣,兩邊古樹參天,使我詫異的是地面雖是泥土,但是干干凈凈,莫非真的是一方凈土? 在院子主道的兩邊有個石圍欄,一開始我沒注意,走近一看遠來是個泉眼,泉里竟然有很多魚,有很小的,也有黑魚,泉水很清,有點暗暗的藍色。水至清則無魚,想來這眼泉已不能引用了,再一看,這個泉的名字很響“吳王井”,說到吳王就會讓人想入非非,想到勾踐,想到西施,想到范蠡,但是否吳王喝過這眼泉,還是有什么其他的典故?就不得而知了。旁邊的井叫積慧泉,上方有細網擋住雜物,可能是怕落葉埃塵臟了泉水,看來此泉是能喝的。在院子的盡頭,有太湖石圍了個圈,此景喚作“玩月池”,可是此處是死水,混混沌沌,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再繞了一圈,已沒什么景色了,打算原回家。 又回到了大殿前,同伴們非要說進去看看,我覺得此殿象是重建,里面無非是千篇一律的格局,造像也是近代之物,本不想進去,又怕掃了大家的興,看看也無妨。 剛進大雄殿,只見一個妙齡女子手握高香,虔誠禮拜,很是驚嘆,想不到如此年輕也如此虔誠,在拜左右羅漢的時候又見一女子虔誠拜佛,表情肅穆的很,我仔細一看,原來這個人的臉上有大片的白癜風,心里想,難道是了此虔誠拜佛?呵呵,人人都是有事才想到佛爺,遇到挫折的時候才想到菩薩,在順水順風的時候想到只是“我能!我一定能!”。呵呵,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下山路很難走,應那句“上山容易下山難”,仔細的看了看周圍的風景,竹林密部,涼風攜攜,此處要是造個山林野舍,真的個神仙也羨慕。
關鍵字: 多 太湖 平原 靈巖山 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