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东北熟女BBWBBW喷水,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家庭影院vr大片,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无码

客服電話(hua):400-099-2065

旅游產品分類

江蘇首頁

當前位置:首頁 > 華東旅游 > 江蘇旅游 > 江蘇旅游游記

虎丘不斷四時花

新疆旅行網  時間:11-30  來源:  作者:
《清嘉錄》成書后,作者顧祿請人題詞,何桂馨題詞兩首,第一首便是:吳趨自古說清嘉,土物真堪紀歲華。 一種生涯天下絕,虎丘不斷四時花。 按作者所言,題辭是隨到隨編不論社會地位和年齡大小的,何桂馨最先讀到這本書,第一個題詞,于是,翻開這本記載“歲時無殊,而風土各異”的《清嘉錄》,我們首先見到的便是這首詩。 今人來新夏先生評價說:“清代的風土雜著頗多,重要都邑幾乎都有,而以談北京、蘇州者為多……其能以月為序,以節令民諺為題,敘地方風土人情,娓娓詳備,兼能參稽群籍,附加考按者,自當以《清嘉錄》為最。”在這樣一本關于蘇州風土的雜著里,何桂馨把他個人對蘇州最具深刻印象的“虎丘不斷四時花”的地域特色,一下子擺放到人們面前,算是獻給了閱讀者一束芬芳的鮮花吧。 "山澤多藏育,土風清且嘉”的蘇州亮出了它的繽紛多姿的色彩。 在封建時代,大凡通都大邑人文薈萃、風物繁華的地方,蒔花種草的行當總是比較興旺發達的。何桂馨所說“一種生涯天下絕”,未免有些過譽。蘇州往北不遠的揚州,它的牡丹、瓊花是名滿天下之物,花事極具規模。人說揚州“十里栽花算種田”,便是一種形象化褒獎稱贊。這種生涯活計,應時而生,在北京、杭州、廣州等地都有相當市場。剔除何桂馨對于家鄉花事的夸張性稱贊,所說“虎丘不斷四時花”倒是確切的描繪。 花卉是人類在大自然中最早的審美對象,從新石器時代彩陶的紋飾到歷朝歷代工藝品的圖案裝幀,畫家繪畫,文人詠吟,乃至居家清供,友朋饋贈,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內容。各地的花朝節也就是百花生日,日子各有不同,一般為農歷二月十五,仲春春花最為繁盛之際。蘇州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這一天蘇州人是這樣慶祝的:閨中女郎剪五色彩繒,黏花枝上,謂之賞紅。虎丘花神廟,擊牲獻樂,以祝仙誕,謂之花朝。 虎丘附近有花神廟,而且不止一座。老廟在桐橋內,明洪武年建,祀司花神像。另一座在虎丘山寺東面,為乾隆四十九年建,祭祀的卻是同時代的虎丘人陳維秀。《花神廟記》記載了立廟的緣由:“乾隆庚子春高宗南巡,臺使者檄取‘唐花’備進,吳市莫測其術。郡人陳維秀善植花木,得眾卉性,乃仿燕京窨窖熏花法為之,花乃大盛。甲辰歲翠華六幸江南,進唐花如前例。繁葩異艷,四時花果,靡不爭奇吐馥。群效靈于一月之前,以奉宸游。郡人神之,乃度地立廟,連楹曲廊,有庭有堂,并蒔雜花,蔭以秀石。” 陳維秀的新技術,對于官家來說,為接待皇上立了大功。對于從事花卉生涯的農人與生意人來說,無疑是傳授了一種發財致富的新技術。周密的《癸辛雜識》的簡要介紹:“以紙密室,鑿地作坎,緶竹置花其上,糞土以牛溲、硫磺、盡培溉之功,然后置沸湯于坎中,候湯氣蒸熏,則扇之微風。經宿,則花放矣。”讓鮮花在一月份開放,這在今天已不足為奇,但在數百年前卻絕對是件相當神奇的事情,當年女皇武則天下令都未能使長安牡丹冬日開放,如此,蘇州人怎能不對陳維秀敬以禮數呢!相比較而言,舊有的花神廟那只是一個虛幻的心靈寄托,而新的花神卻是能給人們帶來實際利益的創造者。自此以后,“冬末春初,虎丘花肆能發非時之品,如牡丹、碧桃、玉蘭、梅花、水仙之類,供居人新年陳設。” 百花生日不僅是花農們的生日,也是種莊稼的農民測量收成好壞的關鍵日子:“土俗以十二日天氣晴朗,則百物成熟。諺云:‘有利無利,但看二月十二。’”這一天,喜好游玩的人紛紛出門:“士女爭先出郊,謂之探春。畫舫輕舟,櫛比鱗集。”民間如此,宮中則另是一樣:“二月十二日為花朝,孝欽后至頤和園剪彩,時有太監預備黃紅各綢,由宮眷剪之成條……孝欽自取黃紅者各一,系于牡丹花,宮眷太監則取紅者系各樹。于是滿園皆紅綢飛揚,而宮眷亦盛服來往,五光十色,宛如穿花蝴蝶。系畢,即侍孝欽觀劇。演花神慶壽事…… 百花生日一到,百花盛開的大幕就拉開了。蘇州姹紫艷紅的春天格外明媚。在這之前,“一樹獨開天下春”的梅花早早地綻放了。探梅勝地,是蘇州郊外的鄧尉山香雪海一帶,這是久負盛名、至今不衰的賞梅勝區。“暖風入林,玄墓梅花吐蕊,迤邐至香雪海,紅英綠萼,相間萬重。郡人艤舟虎山橋畔,袱被遨游,夜以繼日。” 玄墓山(相傳東晉青州刺史郁泰玄葬于此)又稱元墓山(清代避康熙玄燁諱,改玄為元),是與鄧尉山相連的一座山,北稱鄧尉,南名玄墓,太湖環抱,群山起伏,古代便是探梅勝地。明清之際這里回環百里皆梅,與山水相間,據光福志載:“鄧尉山里種梅為業者,十中有七”,種梅如種谷,這和揚州的“十里栽花算種田”是一個意思。 花開爛漫時,展現一個極為壯觀的場面:入山無處不花枝,平望三十里如雪。有人極度形容說:游人到此“咳吐皆香”。明人形容為:“青山千畝白,流水一春香。種密人難入,開齊夜有光。”康熙35年(公元1696年)江蘇巡撫宋犖題“香雪海”三字,鐫于石壁,這名字與茶名“碧螺春”一樣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以至于使鄧尉聲名大噪。這位后來官至吏部尚書加太子少師的官員,寫下《雨中探梅余于吾家山題香雪海三字》: 探梅冒雨興還生,石逕鏗然杖有聲。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濤巖溜互喧爭。韻宜禪榻閑中領,幽愛園扉破處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題名。 春回大地,蘇州人到了游春玩景的時候。在游玩了天平、靈巖諸山及虎丘、白堤后,便轉向南園、北園,其地正菜花怒放。“而北園尤盛,暖風爛漫,一望金黃。”南園,“在子城西南,今府學后也。”北園,即蘇家園,在閶門內后板廠,清代皆變成場圃,是當時菜花最盛處。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卷二》中有一段關于飲賞菜花的描寫:“蘇城有南園北園二處,菜花黃時,苦無酒家小飲……至南園,擇柳蔭下團坐,先烹茗飲畢,然后暖酒烹肴。是日風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阡度陌,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 這樣的田園風光,是需要時間盤桓的,不知不覺太陽落山了,從小路而來的人點亮燈籠乘船回去,“北園春盡菜花香,野蝶飛來都變黃,歸棹齊門看落照,紅燈一道出山塘。” 《清嘉錄》成書后,作者顧祿請人題詞,何桂馨題詞兩首,第一首便是:吳趨自古說清嘉,土物真堪紀歲華。 一種生涯天下絕,虎丘不斷四時花。 按作者所言,題辭是隨到隨編不論社會地位和年齡大小的,何桂馨最先讀到這本書,第一個題詞,于是,翻開這本記載“歲時無殊,而風土各異”的《清嘉錄》,我們首先見到的便是這首詩。 今人來新夏先生評價說:“清代的風土雜著頗多,重要都邑幾乎都有,而以談北京、蘇州者為多……其能以月為序,以節令民諺為題,敘地方風土人情,娓娓詳備,兼能參稽群籍,附加考按者,自當以《清嘉錄》為最。”在這樣一本關于蘇州風土的雜著里,何桂馨把他個人對蘇州最具深刻印象的“虎丘不斷四時花”的地域特色,一下子擺放到人們面前,算是獻給了閱讀者一束芬芳的鮮花吧。 "山澤多藏育,土風清且嘉”的蘇州亮出了它的繽紛多姿的色彩。 在封建時代,大凡通都大邑人文薈萃、風物繁華的地方,蒔花種草的行當總是比較興旺發達的。何桂馨所說“一種生涯天下絕”,未免有些過譽。蘇州往北不遠的揚州,它的牡丹、瓊花是名滿天下之物,花事極具規模。人說揚州“十里栽花算種田”,便是一種形象化褒獎稱贊。這種生涯活計,應時而生,在北京、杭州、廣州等地都有相當市場。剔除何桂馨對于家鄉花事的夸張性稱贊,所說“虎丘不斷四時花”倒是確切的描繪。 花卉是人類在大自然中最早的審美對象,從新石器時代彩陶的紋飾到歷朝歷代工藝品的圖案裝幀,畫家繪畫,文人詠吟,乃至居家清供,友朋饋贈,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內容。各地的花朝節也就是百花生日,日子各有不同,一般為農歷二月十五,仲春春花最為繁盛之際。蘇州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這一天蘇州人是這樣慶祝的:閨中女郎剪五色彩繒,黏花枝上,謂之賞紅。虎丘花神廟,擊牲獻樂,以祝仙誕,謂之花朝。 虎丘附近有花神廟,而且不止一座。老廟在桐橋內,明洪武年建,祀司花神像。另一座在虎丘山寺東面,為乾隆四十九年建,祭祀的卻是同時代的虎丘人陳維秀。《花神廟記》記載了立廟的緣由:“乾隆庚子春高宗南巡,臺使者檄取‘唐花’備進,吳市莫測其術。郡人陳維秀善植花木,得眾卉性,乃仿燕京窨窖熏花法為之,花乃大盛。甲辰歲翠華六幸江南,進唐花如前例。繁葩異艷,四時花果,靡不爭奇吐馥。群效靈于一月之前,以奉宸游。郡人神之,乃度地立廟,連楹曲廊,有庭有堂,并蒔雜花,蔭以秀石。” 陳維秀的新技術,對于官家來說,為接待皇上立了大功。對于從事花卉生涯的農人與生意人來說,無疑是傳授了一種發財致富的新技術。周密的《癸辛雜識》的簡要介紹:“以紙密室,鑿地作坎,緶竹置花其上,糞土以牛溲、硫磺、盡培溉之功,然后置沸湯于坎中,候湯氣蒸熏,則扇之微風。經宿,則花放矣。”讓鮮花在一月份開放,這在今天已不足為奇,但在數百年前卻絕對是件相當神奇的事情,當年女皇武則天下令都未能使長安牡丹冬日開放,如此,蘇州人怎能不對陳維秀敬以禮數呢!相比較而言,舊有的花神廟那只是一個虛幻的心靈寄托,而新的花神卻是能給人們帶來實際利益的創造者。自此以后,“冬末春初,虎丘花肆能發非時之品,如牡丹、碧桃、玉蘭、梅花、水仙之類,供居人新年陳設。” 百花生日不僅是花農們的生日,也是種莊稼的農民測量收成好壞的關鍵日子:“土俗以十二日天氣晴朗,則百物成熟。諺云:‘有利無利,但看二月十二。’”這一天,喜好游玩的人紛紛出門:“士女爭先出郊,謂之探春。畫舫輕舟,櫛比鱗集。”民間如此,宮中則另是一樣:“二月十二日為花朝,孝欽后至頤和園剪彩,時有太監預備黃紅各綢,由宮眷剪之成條……孝欽自取黃紅者各一,系于牡丹花,宮眷太監則取紅者系各樹。于是滿園皆紅綢飛揚,而宮眷亦盛服來往,五光十色,宛如穿花蝴蝶。系畢,即侍孝欽觀劇。演花神慶壽事…… 百花生日一到,百花盛開的大幕就拉開了。蘇州姹紫艷紅的春天格外明媚。在這之前,“一樹獨開天下春”的梅花早早地綻放了。探梅勝地,是蘇州郊外的鄧尉山香雪海一帶,這是久負盛名、至今不衰的賞梅勝區。“暖風入林,玄墓梅花吐蕊,迤邐至香雪海,紅英綠萼,相間萬重。郡人艤舟虎山橋畔,袱被遨游,夜以繼日。” 玄墓山(相傳東晉青州刺史郁泰玄葬于此)又稱元墓山(清代避康熙玄燁諱,改玄為元),是與鄧尉山相連的一座山,北稱鄧尉,南名玄墓,太湖環抱,群山起伏,古代便是探梅勝地。明清之際這里回環百里皆梅,與山水相間,據光福志載:“鄧尉山里種梅為業者,十中有七”,種梅如種谷,這和揚州的“十里栽花算種田”是一個意思。 花開爛漫時,展現一個極為壯觀的場面:入山無處不花枝,平望三十里如雪。有人極度形容說:游人到此“咳吐皆香”。明人形容為:“青山千畝白,流水一春香。種密人難入,開齊夜有光。”康熙35年(公元1696年)江蘇巡撫宋犖題“香雪海”三字,鐫于石壁,這名字與茶名“碧螺春”一樣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以至于使鄧尉聲名大噪。這位后來官至吏部尚書加太子少師的官員,寫下《雨中探梅余于吾家山題香雪海三字》: 探梅冒雨興還生,石逕鏗然杖有聲。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濤巖溜互喧爭。韻宜禪榻閑中領,幽愛園扉破處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題名。 春回大地,蘇州人到了游春玩景的時候。在游玩了天平、靈巖諸山及虎丘、白堤后,便轉向南園、北園,其地正菜花怒放。“而北園尤盛,暖風爛漫,一望金黃。”南園,“在子城西南,今府學后也。”北園,即蘇家園,在閶門內后板廠,清代皆變成場圃,是當時菜花最盛處。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卷二》中有一段關于飲賞菜花的描寫:“蘇城有南園北園二處,菜花黃時,苦無酒家小飲……至南園,擇柳蔭下團坐,先烹茗飲畢,然后暖酒烹肴。是日風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阡度陌,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 這樣的田園風光,是需要時間盤桓的,不知不覺太陽落山了,從小路而來的人點亮燈籠乘船回去,“北園春盡菜花香,野蝶飛來都變黃,歸棹齊門看落照,紅燈一道出山塘。” 接下來的花信該是玉蘭與牡丹了。牡丹是在谷雨前后開花的花卉,俗稱“谷雨花”。蘇州的牡丹是從河南洛陽移植過來的,早在北宋時代,為宋徽宗負責“花石綱”的朱面是蘇州人,南宋的范成大在《吳郡志》中說:“牡丹出洛陽,頃時,朱面家圃在閶門內,植牡丹數千萬本,以繒采為帷,每花身飾金為牌,記其名。”這是特殊階層人士對牡丹的榮寵,所求的當然也多是名品,民間百姓則以“玉樓春"這樣價廉而又易于培植的品種作為玩賞對象。種植牡丹的花農,“ 率皆洞庭山及光福鄉人。花時,載至山塘花肆求售。”而“郡城有花之處,士女游觀,遠近踵至,或有入夜,穹幕懸燈,壺觴勸酬,迭為賓主者,號為花會。”蘇州人對牡丹的喜愛到了如癡如狂的地步,對于美的認同和欣賞,不是唐高宗、武則天帝王將相和豪門貴族的權利,也是普通老百姓熱愛生活的標志。 在花卉樹木的移植和品種侈求方面,朱面是不能不提及的特殊人物。北宋年間設蘇杭應奉局,奸相蔡京命朱面管理,搜羅各種花石樹木運到京師,供宋徽宗賞玩。“雪海一番風信過,武丘再訪玉蘭房”的玉蘭房,在虎丘山后,內有一棵名冠吳中的玉蘭古樹,相傳就是他從福建移植過來的,因為沒有來得及進貢,汴梁就已失守,于是棄擲于此。這是一株奇特的花樹,明代天啟年間曾為大風摧折,但頑強存活下來,花開之時,爛漫如雪:“歷宋元明及清代,七百余載仍蕃鮮。干似虬龍根似鐵,花開色較蕃厘白。遺恨銜歸五國城,濃蔭覆近千人石。”一株大樹就是一個游玩欣賞的景點,也是歷史的回顧面。朱面靠逢迎皇上,投靠蔡京而暴富天下,死后清理田產竟有三十萬畝之多,簡直駭人聽聞。 不論是牡丹花肆求售,還是賞花買笑,都離不開閶門外七里山塘。山塘作為旅游勝地,同時是吳郡集中體現民風鄉俗的地方,歷史沿襲有“三會三市”之說:清明、七月半、十月朝為三節會,春為牡丹市、秋為木樨市、夏為乘涼會。圍繞這些會節,滿足人們對花卉的需要。虎丘、山塘一帶花店迤邐相連,綠水橋西的馬營弄是一片花圃,斟酌橋東的花園弄口成為花卉市場,形成了名副其實的“七里山塘花市環”的市場格局。 《桐橋倚棹錄》記載了這個盛況:“每晨曉鴉未啼,鄉間花農各以其所藝花果,肩挑筐負而出,坌集于場。先有販兒以及花樹店人擇其佳種,鬻之以求善價。馀則花園子人自擔于城,半皆遺紅剩綠”,里面的木樨徑,多為養花藝匠所居,遍地種桂,高下林立。清中期莫家浜一帶桂花尤盛。長涇的古香村的居民多培植玫瑰、桂花為業,春末秋半,香氣襲人,整個山塘“紅紅白白滿桐橋”。對此,《虎丘竹枝詞》說得非常絕妙:"苔痕新綠上階來,紅紫偏教隙地栽。四面青山耕織少,一年衣食在花開。” 這是附著于農業的副業生產,是相對于花農說的,是為酒館茶樓、說唱逗謔、冶游祭祀等消費文化鑲嵌上的曼妙的花邊,也是江南富庶地區人們多姿多彩生活的反映,難怪唐伯虎不無矯情地說:“江南人盡是神仙,四季看花過一年。” 這就是“虎丘不斷四時花”的一個很重要的內涵,也是整個蘇州城花草樹木繁盛景況的寫實。在光福香雪海的西北山坳中,今日窯上村,桂花連山遍隅,秋天一到黃色的花蕊滿綻在綠葉之中,香氣襲人,它的規模可與杭州西湖邊著名的賞桂勝地滿覺隴相媲美,其桂花產量幾近全國產量的五分之一。對于桂花木樨,《清嘉錄》援引范成大的說法:“桂,本嶺南本,吳地不常有之。唐時始有種植。”也因為“將花之日,必有數日鏖熱如溽暑,謂之‘木樨蒸’,言蒸郁而始花也。”桂花盛開,蘇州就到了“木樨市”的時候了,“男女耆稚,極意縱游,兼旬始歇。” 山塘和虎丘一帶花農特多,進行自產自銷外,同時還是一個花卉的跨省際的交易市場,更多的花卉品種和更充分的花卉貨源,保證了虎丘花卉的四時不斷。《清嘉錄·卷六》這樣記敘: "珠蘭、茉莉花來自他省,熏風欲拂,已畢集于山塘花肆,茶葉鋪,買以為配茶之用者,珠蘭,輒取其子,號為‘撇梗’。茉莉花,則去蒂衡值,號為‘打爪花’。花蕊之連蒂者,專供婦女簪戴。虎丘花農,盛以馬頭籃,沿門叫鬻,謂之‘戴花’。零紅碎綠,五色鮮濃,四時照映于市,不獨此二花也。至于春之玫瑰、膏子花,夏之白荷花,秋之木樨花,為居人和糖、舂膏、釀酒、釣露諸般之需。百花之和本賣者,輒舉其器,號為‘盆景’。折枝為瓶洗賞玩者,俗呼‘供花’。” 這種長途跋涉的花卉交易買賣,在明末就已具相當規模,明人王稚登(公元15351612)《虎丘花市茉莉曲》,具體而又生動的描繪了這種情況:“章江茉莉貢江蘭,夾竹桃花不耐寒。三種盡非吳地有,一年一度買來看。”“贛州船子兩頭尖,茉莉初來價便添。公子豪華不惜錢,買花只揀齊屋檐”。“賣花傖父笑吳兒,一本千錢亦太癡。儂在廣州城里住,家家茉莉盡編籬。” 閶門外的山塘、虎丘以及通往楓橋的十里水路,帆檣云集,米船主要泊匯在上津橋、楓橋一線,而花船則艤塞在山塘河,所謂“花船盡泊虎丘山”。蔣寶齡《吳門竹枝詞》也說:“蘋末風微六月涼,畫船銜尾泊山塘。廣南花到江南賣,簾內珠蘭茉莉香。” 這樣繁忙的局面,到清代中后期依然沒有太多的改變,珠蘭、茉莉等熱帶花卉來自閩、粵南方,它的市場需求很快便為蘇州人所了解,因而也迅速移栽成功,珠蘭、茉莉、白蘭、玳玳成為蘇州著名的地方土特產。長于顧祿的石韞玉的《山塘種花人歌》描繪了這種生涯活計:“江南三月花如煙,藝花人家花里眠,翠竹織籬門一扇,紅裙入市花雙鬢。山家筑舍環山市,一角青山藏市里……花田種花號花農,春蘭秋菊羅千叢……司花有女賣花郎,千錢一花花價昂……雙雙夫婦花房宿,修成花史花蔭讀……青衫白袷少年郎,看花不是種花者!” 蘇州私家園林之多,明清之際有100多座,與其毗鄰的長興、杭嘉湖平原一帶還有不可勝數的聞名全國的各種各樣的園林。它們的藝術格局和風格特點,離不開樹木花卉和盆景山石,對花木數量、品種以及園圃技藝的要求是不言而喻的,這是蘇州花卉市場幾百年長盛不衰賴以存在的社會背景。另一方面市民實際生活的需要,特別是閨閣以花為妝飾,還有窨制花茶的需要,都給蘇州花卉業的發展注入了永不衰竭的動力。 吳城大家小戶婦女,多喜簪花,形成一種風俗就是“戴花”,也叫鬢邊香,歌妓船娘尤一日不可缺少,“曉起買花簪滿鬢,粉妝玉琢坐船頭。”能夠簪花的品種,據記載春天有紅綠白梅等13種,夏天有珠蘭、石榴等14種,秋天有鳳仙、菊花等5種,冬天有山茶、蠟梅等四種,都是以朵來算錢的。除了戴花,還有插膽、瓶、盂缽的家庭供花,以及制作用于銷售的花籃。扦插花籃的花,有木香、山茶、玫瑰、蠟梅、梅花、桃花,更多的則是茉莉花。南宋大詩人陸游有兩句著名的詩句:“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他描寫的是臨安的生活場景,吳越習俗相似,吳中小販買賣花卉的情況也相似。 茉莉花的大量消費,除了婦女的簪戴和人家的清供,這是少量的,多數為窨制花茶(配茶)的需要。蘇州盛產茶葉,東山、西山、虎丘均有大片茶園,它的附近地區,如金壇、宜興,鄰省的安徽、浙江、江西也有大量茶葉輸入,市民對茶葉的消費非常驚人,“上午孵茶館,下午孵混堂(浴室)”。花茶,“茶引花香,以益茶味”,就是窨花茶,又稱香片、熏花茶,主要銷售到關東、西北、華北地區。其中以茉莉花茶為冠,其次玳玳花茶、珠蘭花茶、白蘭花茶,還有木樨花茶、梔子花茶、蠟梅花茶等,可以想見它們對花卉的需求量之大,當然也促進了花卉種植業的繁榮昌盛。 如今,當我們乘火車從北往南駛近蘇州,遠遠地便望見虎丘塔時,低下眼簾可以見到鐵路兩邊連綿不斷的花房和無數盆栽茉莉、白蘭花,匆忽之間就有了一種芬芳四溢的感覺,下意識里就知道人間天堂不遙遠了。花卉給了蘇州以色彩和芳香,也給久遠的歷史以青春美麗的氣息。
關鍵字: 天下 虎丘
上一篇:游蘇州甪直
下一篇:虎丘山觀塔
在線評論

  驗證碼:驗證碼    匿名發表

聯系我們
  • 新疆中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8tdc.com.cn
  • 地址:烏(wu)魯木(mu)齊市(shi)沙依(yi)巴克區伊寧路89號新(xin)豐大廈A座(zuo)7樓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二星級經濟型

鎮江京口飯店

鎮江京口飯店

已有 288 人關注
徐州南郊賓館

徐州南郊賓館

已有 526 人關注
南京玄武飯店

南京玄武飯店

已有 391 人關注
美食餐飲所有美食

揚州西部牛扒城

坐落于四望亭路(美食街)28號,毗鄰揚

老白肉館

是地道的東北菜館,相當有名,開了兩

得月樓

得月樓創建于明代嘉靖年間,位于蘇

畢士榮江鮮

鎮江自古以來乃人杰地靈,風景秀麗
江蘇游記所有游記

文廟,一絲惆悵

有朋自遠方來,來者必勸香孔子,很無

感受無處不在的商

江南水鄉城鎮的建筑布局和風格是

江南水鄉的詩情畫

藏在青山綠水中的無錫像一名奇女

昆山千燈古鎮的人

早春時節下江南,一路都見古鎮,發現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