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周莊,我微醉
初夏,我隨旅游團從上海鋼筋水泥的森林里出發,歷經一個多小時車程,眼前呈現一片矮小的村落瓦房,鱗次櫛比,縱橫的市河交織其間。上海與周莊,現代與遠古,高大樓群與低矮的粉墻黛瓦。反差之大使我驚詫不已:周莊真是古老!門樓牌坊的楹聯使我駐足默詠:“貞堅不貳攀日康莊有道路;豐衣足食向陽桃李自逢時。貞豐澤國”。牌坊楹聯,讓我費思:這里是莊園、村落?是水鄉、澤國?也許是留在人間的世外桃源? 導游說的好:坐擼船游周莊吧…… 我踏上櫓船,去領略周莊神韻,去尋覓答案,印證猜想。剛坐下,船就緩緩悠悠,“你們坐好,開船了。”櫓娘柔軟細膩的吳語鄉音夾著甜味飄進耳里。船,全木制作,桐油漆過,長六、七米,寬約二米,兩頭方形,較窄,限坐八人,船的行走、拐彎、掉頭全靠船尾一只櫓。櫓娘是三十歲上下的女子:婷立船尾,三角斗笠,束腰藍印花布衫,青色裙褲、布鞋, 兩手前伸一高一低握著櫓。船,隨著櫓娘窈窕身段的仰俯緩緩前行,奇!搖櫓只攪起斗笠大漣漪,沒有水花。一招一式已經入畫,甚能入詩。擼娘興致極高,放歌一曲:“周莊那個美……” 歌聲放飛了我的思緒:周莊美在哪兒?美在此時,船緩緩悠悠,心情與美景交融;美在此時,心靈中滿是縈繞不絕的吳腔民歌;美在此時,倚在船舷,聽歌觀景,情至深處,舒坦愜意,悠然自得。 船緩緩悠悠地前行,遠遠一座別致的拱橋,兩頭矗立高高的橋樓,橋樓粉墻上的方窗,清晰漸近,啊!是富安橋。使我想起朋友對周莊美麗的描述:星空皓月,皎潔的光灑滿周莊,市河兩岸的屋檐下,成串成行的大紅燈籠透出柔和紅光,遠近粉墻、街市、小巷朦朧而神秘。粉墻上的方窗,透著屋內古樸裝飾。街市里的方桌旁,坐著品茗的人們,敘述著各自的家長里短。時有戀人漫步于麻條石鋪就的臨水小路,或閑坐河埠依偎柳下……。如遇細雨蒙蒙時節,風帆古橋,窄巷街道,更顯古樸、幽邃。在市河中行船,好一派“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楫好夷游”的景象。雨蒙蒙的周莊極似柔情似水的女子,似真似幻,嬌情躍然。聽之初,不以為然,此時身處其境,周莊真是這么美! 這方歌聲未了,遠方船上飄來歌聲:“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這是周旋的《天涯歌女》,此情景一下子把我帶回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水鄉景象:黎明,太陽從湖面上升騰,水霧彌漫,隨著霞光漸明,水霧漸漸散去。鳥兒房前屋后嘰嘰喳喳地叫著,市河里的櫓船來來往往繁忙起來,飄蕩在市河上空的吳腔民歌,應和著岸上孩童的啼哭。傍晚,人們披著晚霞,滿臉喜悅,載著收獲歸來。整個河埠停滿船舶,船里岸上忙壞了抬筐挑擔的漢子,婆娘們扯著孩兒大呼小叫……一派生機勃勃,繁榮祥和。晴好的周莊,從黎明的晨曦至暮日的晚霞,將一個世外桃源演繹得淋漓盡致。 船緩緩悠悠地穿過“太平橋”。周莊自古以來就是太平的喲。她,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她,近千年來水的呵護——免遭了改朝換代的戰亂;她,近千年來文化的沉淀——更加豐韻;她,近千年來的繁榮祥和——出落得更加水靈。周莊的美是恒定的,早已深植于骨髓,溢出于小巷、街道、石橋、市河、庭院,以至于一草一木。無論月夜的周莊,淫雨霏霏的周莊,還是晴好的周莊,都是周莊展現美的形式,似窈窕淑女不同時節的穿戴打扮(哪怕是早晚),變的是裝束,不變的是她的氣質與靚麗。浸透在骨髓里的美,無法改變卻越加秀麗。古往今來,近千年的村落原貌保存得如此完好,與其它地方尋覓歷史痕跡時,只剩殘垣斷壁、損缺碑文相比,周莊更顯得彌足珍貴。 船緩緩悠悠地穿過“世德橋”,櫓娘指著旁邊另一橋說:“這是永安橋,兩橋一圓一方,相依偎擁,是周莊經典的景觀——雙橋,看兩橋的形狀像古代的一把鑰匙,也叫鑰匙橋……” 雙橋,在我看來極像一對相敬如賓的夫婦,長相廝守于此,見證了古鎮周莊歷史滄桑的變遷。雙橋又像淳樸好客的老夫老妻,每天向游人開啟近千年原始村落的大門,敘述古樸周莊世外桃源般的祥和。要不然,陳逸飛的油畫——《故鄉的回憶》怎么會那么不同凡響?惹得中外游客絡繹不絕地來瞻仰中國第一水鄉——周莊,來尋覓原始村落的人文生活,感受遠離現代鬧市那別樣的清靜與閑湉。這里處處如畫,步步是景。游人、畫家、攝影家,忙碌著用各自的方式帶回“小橋、流水、人家”,珍藏這份遠久而古樸的思念。即使是一日游,身心都舒舒坦坦,腦海里深深地烙印:大紅燈籠,庭院老宅,風帆古橋…… 船緩緩悠悠地前行,兩岸的商鋪、河埠、粉墻、黛瓦、垂柳、游人、橫跨市河的遠古老橋,一幕幕地映入眼簾,又緩緩地滑過船尾。我倚在船舷,融入美景,倘佯、流連于周莊的古今之間,心胸釋然:無論什么天氣、時節,來周莊游覽,都是極美享受。 倚在船舷,緩緩悠悠,曲曲吳腔民歌,遠近唱和,悠揚婉轉。兩岸綺麗風光,極像一幅長軸畫卷緩慢舒展在游人面前。我遠遠地欣賞,于心里仔細地卷藏這份遠久的古樸。周莊的這份神韻蕩在心里泛起陣陣甜美,我,像喝了農家米酒有些微醉。 “歡迎下次再來”櫓娘纜好了船。 船已靠河埠,結束了水上游程。我卻不知下船,還醉語喃喃:周莊,你是留在人間的世外桃源!
關鍵字: 上海 周莊 森林 貞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