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色彩
現在不少城市都在討論自己的城市色,廣州說自己用灰白色,北京說自己用土黃色……我看到有些城市市民甚至為自己城市的城市色爭得面紅耳赤時,總是很自得,因為我們蘇州是一向有自己的城市色的——黑白灰,不需要爭吵,這在現代中國來說并不多見。同樣是個擁有古老文明的國度,印度就擁有眾多色彩絢麗的城市,印度人對色彩的癡迷,導致了某種顏色在不經意中演變為一座城市的標志。在印度西部的拉賈斯坦邦(rajasthan)就有四座單一顏色的城市,它們是土黃色的杰塞梅爾(jaisalmer)、靛藍色的焦特布爾(jodhpur)、灰白色的烏代布爾(udaipur)和粉紅色首府齋浦爾(jaipur)。 我們蘇州的城市色是黑白灰,按我的理解,黑指的是黛瓦,白指的是粉墻,灰指的是各類石材和磚雕,現在很多小巷維修把石材勒腳直接堆砌在外墻之內,外墻則直接用上灰色,因為灰色是黑白的過渡色看起來色彩上還是舒服的,只是自然的蒼涼少了。城市的顏色是自然和人的共同作用的結果,天人相和,才會有穩定的城市色。我國的江南地區是四季分明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有梅雨,再加上地方最經濟的建筑材料限制,導致江南地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終于發展出了自己的色彩——黑與白。從皖南山村到東海之濱,從長江到楠溪江,基本都遵循著這樣一種黑白的傳統。當然,工業化、全球化的影響使得各地對色彩的追求發生了差異,城市率先隨著建筑的現代化而開始了一場與傳統說再見的運動,拿我國最大的都市上海來說,俯瞰上海幾個老城區居住區,幾乎清一色的紅瓦,墻體的顏色更是五花八門。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水墨蘇州 城市選城市色,我并不反對,但是我反對單一化,記得八十年代有部動畫片叫《超級肥皂》,說一個城市一會兒流行白色,結果每個人都灰溜溜的,唉聲嘆氣;一會兒流行紅色,每個人都兇吼吼的,筋出骨出。城市的色彩也是如此,強調了單一化,勢必會影響其他功能。好在古人就教導我們怎樣調和單一化的城市色,比如在江南,在蘇州,首先就用植物來調和,增加綠色,眼目清涼。綠色植物通常還會開花,那就更加凸現自然的絢麗了,粉墻黛瓦則為畫框畫紙。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植物對蘇州色彩的重要性,試想沒有這些樹,黑白灰多暗淡啊。其次在建筑物的構件上盡量都選用深色調或暖色調。黑白雖然適合江南的自然環境,但是畢竟太冷清,必須加上些“濃油赤醬”來增加溫暖的感覺,于是木質門窗通常被刷成荸薺色、黑色或者深紅色。過度講究單一色,還會影響有些現代城市功能的發揮,比如蘇州使用黑、白、灰色,就會引起不少麻煩,蘇州的現代商圈就不容易繁華,因為黑白灰很難刺激消費欲望,明亮的暖色調才是消費的催化劑,因此蘇州現代商圈就要盡量多的點綴上紅橙紫等顏色。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暖色調、深色調的窗框 蘇州當前城市中的顏色,尤其是古城區的色彩,總的來說還算控制得可以,但是我還是要提幾個意見:一是大量民居改建之后外立面不涂紙巾石灰水了而用水泥砂漿,而且外立面通常不粉刷,形成與江南自然環境大不相符的灰土色。還有為使室內更加抿縫,很多居民換了鋁合金和塑鋼門窗、防盜門窗,這樣的門窗質感偏硬,色彩尤其不好,沒有起到調和的作用,與古城自然古樸的用材相去甚遠,最好還是在外面在套上一層假門窗,用深色或暖色調來點綴。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鋁合金和塑鋼窗框很冷淡刺眼,比空調外機還煞風景杭州龍井村改造,就是針對黑與白,大量使用了深黃、咖啡和褐色來點綴,門窗也都采用外套或直接用深色調、暖色調,效果不錯,既有江南古意,又與茶鄉清澗協調,四周綠樹環繞。二是古城對藍色一定要謹慎使用,我很喜歡藍色,但我認為藍色與黑白相配,仿佛有點妖氣、輕浮,不夠穩重,特別是民居的藍色玻璃顏色很不協調。店招等也慎用藍色,盡量還是用黑色配上其他顏色,這樣顯得高雅大方,壓得住陣腳。三是蘇州古城琉璃瓦少用,琉璃瓦在江南民居并不適合,以前僅用于殯儀館、公墓之類。而新城區呢,我就覺得可以多元化一點了,尤
關鍵字: 印度人 土黃色 灰白色 色彩 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