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三月獨游潤揚(3)拜訪大明寺
旅游札記——煙花三月獨游潤揚 (三)拜訪大明寺(8p) 古人有詩:“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詩句描述的景象是揚州鼎盛時期一條景色旖旎的風景帶。其實,揚州沒有山,地勢上的最高處是蜀岡。詩句中的“水”指的是瘦西湖所在的河道,而“山”指的是蜀岡這個區域。千年古剎大明寺就位于蜀岡的中峰。 走出瘦西湖北區,橫過馬路,順著一條斜坡走上百十米,用不了5分鐘,就來到了大明寺的山門前。 大明寺始建于南北朝時期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故稱大明寺,隨著朝代的更替,曾多次易名,特別是清朝,能“大明、大明”地叫嗎?而稱法凈寺,直到1980年,因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才恢復了大明寺的名稱。 大明寺的西側,建有平山堂,那是北宋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與親朋好友聚會游宴講學的地方,由于歐陽修的才學名望,致使平山堂的盛名遮掩了大明寺,現在許多中年以上的揚州人,仍稱此地為平山堂。 現今的大明寺,已不僅僅是一處寺院,而是集佛教文化、歷史遺跡、園林風光為一體的旅游觀光景區。 大明寺的門票是45元,里面的棲靈塔還要另外收費。 進入寺院,大雄寶殿肅穆莊嚴,香火繚繞。 我并不信佛,對佛門知之甚少,每到寺廟總是懷著敬畏與虔誠,生怕因無知對神靈有所不恭,匆匆看看便離去了。 大雄寶殿的后面是鑒真紀念堂。 對鑒真的了解,是在1980年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的時候。當時,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文化生活從以政治為主導的單一狀態向著多元化多層次轉變,鑒真大師像回國巡展成為當年文化領域的熱點,為此也知道了這位唐代高僧。他是揚州人,俗姓淳于,14歲出家,游學長安、洛陽,學成之后在大明寺主持,成為博學多才的佛學大師。后來,在中國求學的日本僧人榮睿、普照邀請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隨后的10年內,在經歷了5次失敗后,終于東渡成功。鑒真在日本生活了10年,主持建造了唐招提寺,傳播律宗和盛唐文化,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驅使者,76歲圓寂。 巧合的是,在我去揚州期間cctv1正在播出連續劇《鑒真東渡》,只是我沒有看。 鑒真紀念堂于1963年為紀念鑒真圓寂1200周年由中日佛教界、文化界共同奠基,1973年建成,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參照唐招提寺的風格設計建造。<
關鍵字: 大明寺 揚州 水 瘦西湖 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