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不開的運河情結
我所說的運河,就是京杭大運河。正如尼羅河滋潤了埃及的土地,長江、黃河孕育了華夏文明,京杭大運河也塑造著由華北至華東的不同文化與風情。 既然叫京杭大運河,自然是北起北京,南至杭州。中間流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的近二十個城市,溝通了海河、淮河、黃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由人工開鑿的河道與天然的河流、湖泊渾然合為一體。 第一次見到運河,是多年前在蘇州的一個秋天。用心感受她的那一瞬間,我想我是喜歡上她了。 那個晨曦,在蘇州城還沒有完全蘇醒之前,迎著朝陽,徒步在城南的寶帶橋上。耳畔是往來船只汽笛的低鳴,眼前是寬闊的河道,而身后就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瞻臺滅明的埋骨之所。溫柔的陽光斜斜地灑下來,微風拂過,弄皺了一河秋水。站在那里,靜靜地感受,像是在一幅畫前失了魂,心中竟有說不清的依戀。原以為自己只是個過客,但怎會有了如此的牽掛?此時的運河,如此動人,仿佛在低訴著自己的身世: 春秋戰國時的吳王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下令開鑿太湖與長江之間的河道。之后,吳國為北伐齊國,又開鑿了一條引長江水入淮的溝渠。自此之后,不斷向南北兩方延長。后經隋煬帝及元朝兩代較大規模的開拓,運河終于貫通了南北,徹底連起了京杭。 從此之后,我每到一個運河流經的城市,總是剪不斷這絲絲縷縷的牽掛,旅途中,尋找運河不同的河段成了雷打不動的項目。在我的影響下,一位常一起出行的驢友也成了運河的鐵桿粉絲。看看我們的記錄: 京杭大運河揚州段(記錄于2006年5月) 京杭大運河杭州段(記錄于2007年4月) 京杭大運河嘉興南湖大橋段(記錄于2007年9月) 京杭大運河嘉興三塔段(記錄于2007年9月) 京杭大運河嘉興文生修道院段(記錄于2007年9月) 京杭大運河鎮江段(記錄于2008年6月) 京杭大運河河北定州段(記錄于2007年5月) 京杭大運河北京通州段(記錄于2007年冬季) 京杭大運河北京張家灣古鎮段(記錄于2008年5月) 兩千多年以來,江南的河段始終如一地擔當著水路交通動脈;而北部的運河,曾經興盛、忙碌過,昔日的輝煌已如云煙般散去,有的河段水位已接近干涸的狀態,再也沒有船只來來往往。更可笑的是,定州段居然在河中修起了噴泉,不淪不類。北京的張家灣段,在厚重的歷史背后,更是滿目瘡痍。河邊垃圾成堆,蚊蠅亂飛,還有不少垃圾飄落水中。此時的運河,又像一個無辜的孩子,被人弄得渾身臟兮兮的,卻又不知到哪里去哭訴。如此慘狀,讓人心疼!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且開鑿最早的一條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份珍貴文化遺產,是流動著的、活生生的,她沉積了悠久的文化底蘊。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但大運河的傳統功能卻在日漸衰弱。隨著水資源的短缺,大運河的完整性也在日益遭受蠶食。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五日,京杭大運河作為我國始建于春秋時期的偉大工程,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據說政協委員與國家文物局局長已提交了議案,準備為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兩年已經過去了,卻沒再聽到任何關于大運河命運的消息。而北方運河的面貌,也沒有任何顯著的改善。叫我怎能不愁?…………(部分圖片由saphire提供)
關鍵字: 京杭大運河 北京 華夏文明 埃及 錢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