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集罐子湯
謝集罐子湯是魯西南最有代表性的傳統小吃,以其味美價廉,平民化、大眾化而被當地社會各階層所廣為接受,先后被載入魯西南名吃、山東名吃,2004年又被命名為中華名吃。罐子湯原由謝集村謝云德之高祖謝登普始創于清光緒年間,傳至現在經營者謝云德已有五代,長達百余年歷史。
第五代傳人:謝云德
謝集罐子湯榮譽
謝集罐子湯榮譽
謝集罐子湯榮譽
謝集罐子湯榮譽
謝集罐子湯榮譽
謝集罐子湯發源地大謝集鎮地處菏澤、濟寧兩市,巨野、金鄉、成武、嘉祥四縣等距離中心,是魯西南重要的通衡之一。過往商旅、販夫走卒多在此地中途歇腳用餐,罐子湯創始人謝登普素有“義商”之美譽,其本人出身貧寒,對于過往就餐之窮苦商販,采取免費加湯的經營方式,既讓他們吃的起,又顧全了窮苦的體面。
為了保溫,他把湯做好后盛到特質的(哲溝)罐里,挑到集市或街頭道口就地打攤銷售,所以習慣叫它罐子湯。舊時,罐子湯經濟實惠,一般人能吃的起、吃的飽、吃的好,非常受窮苦人的歡迎,并為之傳頒揚名。所以過往商賈寧愿多走五里、十里路也要到謝集喝罐子湯。謝集罐子湯選用魯西南小尾寒羊及當地青白山羊的羊雜(羊頭、心、肝、肺、肚及骨架等)作原料,配以粉條及各種佐料熬煮而成。具有湯清肉嫩、不肥不膩、不腥不膻、味道鮮美之特點,湯配以魯西南吊爐燒餅對當時普通民眾可以說是最高享受。今天,謝集正宗罐子湯第六代傳人謝經良在原有的基礎上將這一傳統名吃進一步發揚光大,改進了罐子湯制作的流程,其原料全部采用魯西南特有的散養青白山羊:首先將羊雜泡好洗凈,把水燒開,將羊雜徐徐放入鍋內。待燒沸后除去沸沫,繼續用旺火煮2—3小時,撈出拆肉切片入鍋,在老湯中適當兌上清水,加入特制粉條,燒沸后起鍋盛入罐中,入蔥、姜、鹽、花椒、胡椒、味精等佐料即成。謝集罐子湯總店,為宏揚魯西南飲食文化,又開發出了香酥羊健、紅燒羊頭、紅燒羊腦、羊拐骨、羊排、酸辣羊肺湯、肚絲湯、天花湯等風味小吃。
謝集罐子湯榮譽
謝集罐子湯榮譽
謝集罐子湯榮譽
自創始至今雖歷盡百余年歷史、百年蒼桑,但謝集罐子湯卻經久不衰。特別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罐子湯以口味淳正、開胃健脾、滋陰壯陽之特點倍受人們所喜愛,謝集罐子湯已成為當地的一塊品牌,過去難登大雅之堂的謝集罐子湯也步入了大城市,在巨野縣城、菏澤、濟寧等多地開設了連鎖店。
謝集罐子湯館于2003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可并頒發商標注冊證。
關鍵字: 代表性 傳統 名吃 山東 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