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萬松書院
萬松書院主入口浮雕
正面展現梁祝同窗三載的場景,左邊quot;拜師quot;體現了尊師重教的中國傳統美德,右邊quot;日課quot;是教者誨人不倦、學者孜孜以求的寫照。
品字型石牌樓
中間石牌坊正面書quot;萬松書院quot;,背面書quot;太和元氣quot;;左牌坊正面書quot;敷文書院quot;,背面書quot;道冠古今quot;;右牌坊正面書quot;太和書院quot;,背面書quot;德侔天地quot;。萬松書院、太和書院、敷文書院代表了書院的三個時期。書院三座石牌坊呈quot;品quot;字排列意為:做人要有人品,為官要有官品。牌樓上祥云環繞,正面雕著雙龍戲珠和梅蘭竹菊,背面雕刻福祿壽圖案。鏤空雕刻演繹了傳神的石雕技藝,讓人驚嘆于中國傳統的藝術之美。
創建初期,萬松書院規模較大,主體建筑布局沿用官學quot;左廟右學quot;的形制。左邊近山處有孔子殿。孔子殿系原報恩寺建筑,三開間,經修茸后煥然一新,是書院的祭祀場所。殿前有顏樂亭。高處建留月臺和掬湖臺。孔子殿右邊,前有萬松門,后有明道堂。堂為五開間,寬綽宏敞,為先生quot;講明經義quot;的課堂。西廊兩側各有齋室五間,是師生們自習之所。
初期,萬松書院內部的組織機構相對簡單,招收童生、監生、舉人三類生徒;聘用博學鴻儒為山長、品學兼優的賢士為教授;初步建立書院的學規和章程。
經過創辦初期的摸索和實踐,明代萬松書院在不斷擴建與重修中逐漸成為江浙一帶頗具影響力的知名書院。
正德十六年(1521),侍御巡撫唐鳳儀等人主持了萬松書院歷史上第一次重大維修:增建石坊兩座,整修加固原有建筑,擴建學生齋舍。重修后,書院規模宏大,一時成為杭州最大的書院。嘉靖四年(1525),在侍御潘景哲的倡導下,萬松書院擴建樓居齋舍共36楹,添置祭田若干,又完備祭祀器具等,招收省內外優秀學子逾百名。嘉靖九年(1530),浙江左布政使顧璘等人開山辟路,集資興建振衣等三亭,使石林成為書院一景。其后,萬松書院因由官員創辦,又深受王陽明quot;心學quot;影響,而遭受統治者的沉重打擊。嘉靖三十三年(1554),杭州知府孫孟在廢墟中重建萬松書院,恢復明倫堂等主體建筑,并增建居仁、由義兩齋。明萬歷年間,閣臣張居正廢毀天下書院。幸而在大學士徐階的支持下,浙江巡撫謝師啟、提學僉事喬因以quot;萬松書院祀先圣,不當概毀quot;為由,再三乞請,終使萬松書院逃過一劫,為此改稱為quot;先賢祠quot;,雖名亡而實存。崇禎五至六年(1632--1633)間,終于在戰亂中被毀。
關鍵字: 萬松書院 書院 杭州 浙江 浙江嘉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