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寨探奇趣
融水苗寨
豪放狂野的斗馬節和拉鼓節
在苗族的眾多節日中,斗馬節和拉鼓節也是特別重大的節日。
斗馬活動,相傳是源自古代的婚姻裁決習俗,即男子每有情敵相爭時,苗王就組織斗馬,獲勝的斗馬手就有權優先娶得他喜歡的姑娘。后來,演變成每逢節日都進行的娛樂活動,其中11月26日更正式定為斗馬節。
斗馬節這天,斗馬場上早已聚集了成千上萬的人。斗馬開始,兩名馬主分別將自己的公馬放入場內,由場中的人牽一匹母馬從中挑逗,使兩匹公馬為得到母馬的喜歡而拼斗起來。他們相互踢撞撕咬,,窮追猛打,拼得你死我活,場面令人驚心動魄,真到一方招架不住敗逃出場為止。如是者一對對公馬相搏相斗,敗者下場,最后的勝者就是冠軍。比賽結束后,冠軍馬披紅掛彩,馬主也感到無尚光榮,而且得到獎賞。
拉鼓節是苗家祭祀祖先的節日,苗語稱為(鼓啦)。每13年舉行一次大節,也叫大鼓;每1年、3年或7年過一次的是小節,也叫小鼓。
拉鼓節多在農歷十月舉行。13年才拉一次的大鼓長1丈3尺,再加3個拳頭的長度;小節時拉的小鼓則長7尺加3個個拳頭的長度。鼓身中央鉆洞,拴上一個牛頭,兩端系粗藤以便競拉。拉鼓開始時,先由頭戴銀飾鳳尾冠的的寨佬帶領,唱起拉鼓舞,歌中唱頌了對祖先的崇敬和民族的來源,充滿神圣之感。唱畢,相互競賽的兩個村寨的人群各據一方,拉鼓手們更展開激烈的拉鼓拔河競賽,喝彩加油之聲震天動地。誰把大鼓拉過來自己一方,便是勝利,這意味著將會得到13年的吉利和好運氣。當拉鼓隊員們把鼓拉到寨邊,人們便鳴槍慶賀,宰牲設宴大會餐,將煮熟的肉串成一串串,慰勞拉鼓隊員,勝方的隊員更可得到雙份的獎賞。
狂放而熱烈的拉鼓節,傳說是源自苗家祖先豪良為民族造福的事跡。相傳在豪良時代,因為雷公與人打架打得火起,天下樹木都被雷火燒光了,豪良為救人類,歷盡艱辛去找樹種。他用了12年的時間才找到了樹種,又用自己的熱血化作火焰來傳播樹種成林,自己也變成其中一棵花牛樹。第13年,他的妻子和后代才找到了他的化身樹。為了紀念他,他的后代把大樹做鼓,用藤把鼓拉回寨子,接祖先豪良回家團聚。這樣,就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拉鼓節。
關鍵字: 多彩 廣西 柳州市 畫 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