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縣道情皮影藝術節
中國環縣道情皮影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代表中國甘肅風情的劇種--隴劇藝術正是以獨具特色的環縣道情為正宗。環縣民間道情皮影戲班成立已有300多年歷史。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三次進京演出,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熱情接見和好評。1959年,甘肅文化部門依據環縣道情的形式編排了大型古典歷史劇《楓洛池》,進京參加了國慶十周年獻禮演出,受到周恩來的熱情稱道。1960年1月,甘肅省委、省政府將環縣道情正式定名為"隴劇",成為甘肅風情的獨特劇種。
1987年,為慶祝中意建交25周年,應意大利意中友協和庫普公司的邀請,由環縣道情皮影藝人史呈林、謝正禮等六人組成的"甘肅民間道情皮影藝術團"出訪意大利,歷時近兩個月,先后在羅馬、米蘭、威尼斯、佛羅倫薩等11個城市演出24場戲,受到國外專家及朋友高度贊揚。被譽為"來自東方魔術般的藝術"。環縣道情皮影由此走向了世界,奠定了其輝煌的歷史基礎。
2002年6月9日,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環縣為"皮影之鄉"。8月25日,甘肅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環縣為"道情皮影之鄉"。
2002年8月20日-23日,環縣縣委、縣政府為保護環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推介道情皮影藝術,成功地舉辦了"中國環縣皮影藝術節",受到了廣泛贊譽。
2002年10月,環縣皮影藝術團來京申報"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環縣道情皮影是從窯洞中走出來的,它屬于家庭戲、炕頭戲、傀儡戲,農村演出全部行當一驢馱,一人挑纖,包白包唱,以獨特的道情方式,笛子、笛吶交替伴奏,笛吶、四弦自然對奏,兩大傳統板路(飛板、彈板),四大調式(花音彈板、花音飛板、傷音飛板),內容十分豐富,它是隴劇的淵源,電影的鼻祖。
環縣的皮影戲不但唱腔表演美妙獨特,而且皮影刻制精益求精,極其獨到。它選用上等優質牛皮精心刻制,著色光潔透亮,刀法嫻熟,線條流暢,劇中人物道具形象鮮明,栩栩如生。深受廣大皮影愛好者、收藏家的喜愛。
關鍵字: 中國 歷史 周恩來 毛澤東 藝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