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青城
(一)英雄武鼓 英雄武鼓相傳起源于宋代,與一般太平鼓有所不同。鼓隊總共有36只鼓組成。據傳有36個結義兄弟為救朋友,以耍鼓為名從官府中救人,每只鼓中藏有武器。它的打法與眾不同之處是鼓手手持鼓柄而非背式,更加靈活,突出了男子的勇猛剛毅和威武不屈。此打法流傳至今。
(二)喜慶窗花 青城地區貼窗花歷史非常悠久,娶嫁和傳統節日春節,家家戶戶都要貼窗花。窗花的內容除一般的梅蘭菊竹、飛禽走獸外,不少以反映群眾生活為主。構圖嚴謹,剪法精巧細膩。窗花用料除紅紙外,還用各種色彩的紙張相配,成為套色窗花。這里農戶人家的媳婦幾乎人人會操剪弄筆,特別是女孩子,如果不會剪窗花,將被視為手笨心傻。 (三)詩詞書畫 由于文化教育的興盛,青城各個歷史時期都涌現出了一批文人墨客,他們揮毫潑墨、點染丹青,創作了大量詩詞、對聯、書畫。如書畫家馬元、王文元、羅經權、高炳辰、李公善,曾任甘肅省第一任文史館館長的楊巨川,都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書畫作品。即使農戶家庭,幾乎家家戶戶都掛名人字畫,中堂、對聯懸掛于正房,不少家庭還收藏著古代書畫家的墨寶。 (四)秦腔的普及 明末清初,秦腔傳人青城,每逢廟會、節日,村村搭臺演唱,特別是傳統節日春節,一直演到正月十六方才罷休。
以前,規格不同的古戲樓就有7座,現遺存東灘社戲樓1座,修復的隍廟戲樓1座。每逢春節的社火表演,最后都是在秦腔折子戲演出后收場。各村的業余愛好者經常自編自演,因此培養了一批秦腔愛好者,使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得以繼承和發揚。
關鍵字: 四合院 城隍廟 甘肅省 青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