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聚寶盆——美麗的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位于中國青海省西北部。東西長800千米,南北寬350千米,面積約20萬平方千米。海拔約2600~3000米,是中國海拔最高的盆地,為高原型盆地。盆地西高東低,西寬東窄。四周高山環繞,南面是昆侖山脈,北面是祁連山脈,西北是阿爾金山脈,東為日月山,為封閉的內陸盆地。屬干旱大陸性氣候。氣溫特低,利于地下凍土層的發育。夏日消融,高原雪山來水,洪流泛濫,沼澤面積廣。降水稀少、風力強勁,風沙地貌廣泛發育。水系稀疏,河流短小,多達40條,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植被稀疏,以超旱生及旱生灌木和半灌木為主,適于駱駝放牧。地形結構從邊緣至中心,依次為戈壁、丘陵、平原、湖泊。四周山前平原戈壁帶(即石質荒漠)廣闊,寬達20千米以上,坡度5°~8°,間有零星沙漠分布,多屬移動沙丘,一般高5~10米,最高50米,是復合沙丘鏈。東部為大片鹽湖,蒙古語柴達木即鹽澤之意,主要有察爾汗鹽湖、茶卡鹽湖、柯柯鹽湖、昆特依鹽湖等,鹽層平均厚4~8米,最厚60米,蘊藏有豐富的鹽類和其他化學元素。主要有鹽、硼、鉀、鎂、鋰、銣、溴、碘、鍶、銫、石膏、芒硝、天然堿等,食鹽達600多億噸。盆地鉛、鋅、鉻、錳等金屬及煤炭、石油、石棉等資源豐富。東部和東南部河湖沖積平原,宜農地面積大,農業高產,畜牧業發達。有聚寶盆之稱。
柴達木盆地海拔高,云量少,日照時間長,常年干旱少雨,區內時常刮大風,茶卡地區的刮大風的天氣最多時一年有180多天,風能十分豐富。盆地內地勢平坦,有較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可用,晝夜的溫差較大,利于農作物積累養料,因而那里的農作物的產量較高。
美麗的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原是一個巨大的內陸咸水湖泊,后來因青藏高原地勢的抬升和雨量的不斷減少,得不到充足的水源補充,湖水不斷干涸,形成了這個巨大的天然鹽湖盆地。
在蒙古語中,“柴達木”是“鹽澤”的意思,盆地內鹽類儲量非常豐富,各種礦物鹽及化工原料主要有:鈉、鉀、鎂、鋰、溴、碘、釷、鐳、石膏、芒硝等十多種。此外,盆地的一些湖泊中含有大量的硼,被譽為“東方硼庫”。盆地中還蘊藏著可觀的油氣和多種金屬礦藏。
盆地內有鹽水湖5000多個,最大的要數面積1600平方公里的青海湖。
柴達木盆地的雅丹地貌世界聞名,這是由于風化引起的。盆地的鹽產以及礦產都相當豐富,怪不得人們將柴達木盆地譽為“財富盆地”。同時,他也屬于狂風盛行的沙漠地域,在春秋兩個雨季,盛行大風,受到西部昆侖山脈的阻擋,狂風在這里改變風向,同時風速也降了下來,于是在這塊帶狀地域沉積了很多的卵石和沙粒。對于整個柴達木盆地,它是一片沙漠景象。它的腹部沉積著群山被侵蝕后落下的碎石,以及由風攜帶而來的碎石片和沙子。
關鍵字: 柴達木 聚寶盆 青海省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