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人民智慧的結晶年飯
農歷臘月二十三小年一過,陜西農村的人們就開始準備年飯了。殺豬宰羊、碾米磨面、上籠蒸飯、燒肉炸丸、購買蔬菜、蒸饃搟面……過年所需的的一切吃食在大年初一前都要準備好。陜西關中地區農家在臘月二十七到三十之間要蒸好多籠花饃,搟好能吃到大年初五的長面條。關中的花饃集工藝和食用為一體,是一種流傳久遠的民間工藝品,相傳這一藝術形式是從上古女媧娘娘“摶土造人”時所流傳下來的。
女媧娘娘留下了的花花饃
千百年來,陜西人通過口傳心記的方法把這一藝術傳承下來,靈巧的婦人發揮自由想像的空間,汲取民間繪畫、剪紙等藝術形式,用農家炕頭常見的剪刀、針和梳子等為工具,選用關中盛產的優質小麥面粉,通過運用三原色為基色,調出大紅,粉紅,翠綠等鮮艷的色彩,制作出內容豐富、千姿百態各種造型來。花饃大可盈尺,小不足寸,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戲曲人物,神話傳說等等無不栩栩如生,透出許多農村婦人的聰明與智慧。
說笑時的調味,堅果
年三十到了,所有的吃食都已準備齊全。遠方的親人們擁擠著回到了家鄉,勞累一年的家人們終于團聚著坐在一起。道不完的悲歡,說不盡的思念,一家人說著,笑著,也沒忘記擺上些瓜子、花生、核桃、大棗及各式點心,手里忙著包初一早上要吃的餃子,當然也沒忘記了在一些餃子里偷偷包上銅錢。
過年少不了的
大年初一是從震天的鞭炮聲中開始的。這一天是陜西人最看重的團圓日,天剛亮,餃子就下好了,“咔嚓”一聲咬到銅錢的人笑得嘴都合不上了。
自制甜飯
大年初一中午,陜西人要把準備好的所有好吃的菜肴搬出來,一般是八涼八熱。肘子、凍肉、四色拼盤、全雞全魚、各種蒸碗、紅燒肉塊、自制甜飯……大人們打開了珍藏的西鳳酒,小孩子端起自釀的米酒,吃得熱熱鬧鬧,喝得酣暢淋漓。
老陜必備的臊子面
大菜吃完,陜西人忘不了自己的最愛:面條。關中人講究吃面,面條的做法也是各式各樣,不盡相同,但過年時就吃臊子面,不管在自己家里,還是走親訪友,面條是必上不可的。
臊子面的精華
陜西人把關中西部稱西府,這里是周秦的故鄉,傳說西府臊子面就是從周代流傳下來的。西府臊子面講的是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湯由豬肉臊子、黃花菜、雞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以及多種調味品制成,面是手工搟的長細面,面條入鍋即熟,用筷子挑出一點放入碗中,澆上調好的湯,納入眼底的是汪、撲鼻而來的是香、入口而去的是光,把碗里的最后一口湯咣當一聲咽下,才站起來摸著肚子說一聲:“過年好啊!
關鍵字: 美食餐飲 花花饃 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