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腳下品美食別樣感受
攪團
看著就流口水的攪團
攪團是西府地區的農家飯。攪團要好,72攪。做攪團不難,只是很費勁,一手端面粉,一手拿搟面杖,把面粉均勻地倒入開水鍋里,同時不停地攪拌,攪至沒有干面粉為至,然后注入一定量的開水,用搟面杖劃成一團一團的,待燒開冒泡時,用力攪拌,直至均勻無小顆粒。第二次注入開水加熱,待熟后,最后一次攪勻,一鍋攪團就做成了。醋水好,攪團香,吃攪團做醋水也挺講究的,醋水要有香油、辣椒、蒜泥、姜沫、芝麻等。
油糕
油糕
主要原料為軟糜子面粉和食用油。它的制作過程是先碾、后發、再炸,即將發酵好的軟糜面直接入鍋蒸熟,出鍋后滾成橢圓形條狀,亮涼后切成薄片,放入滾開的油鍋內炸至呈黃色即可。炸好的油糕,質粘軟且潤口,味香甜,食用時放些白糖,降壓敗火,讓人回味無窮。由于經過油炸,還易于保存,是饋贈親友之極品。
黃黃饃
黃黃饃
黃黃饃簡稱黃黃,因其成品色黃而得名。主要原料為硬糜子面粉。
它的制作程序為先碾、后發、再攤,即用鍋燒適量的水,水開后,將碾好的硬糜面,取出一份用涼水攪拌成一小盆糊狀,倒入開水鍋中,煎煮幾分鐘,再將一部分糜面逐漸撒向鍋中,邊撒邊攪,使其成為稠粥狀,碉煮再攪,約40分鐘,出鍋,稍涼后與其余硬糜面和成面團,置于盆內蓋嚴。放于熱炕或微火鍋內發酵6小時左右,待嗅而香,食用略甜時,另取一盆,將發酵好的面團挖出一塊,放入盆中,倒進水加上酵母和水配成糊狀,之后蓋好面盆,放熱處再次發酵30分鐘左右,以面糊出現小泡為宜,即可攤烙。
黃黃饃的攤烙器具為特粉的攤鍋,俗稱黃黃鏊,鏊為圓形,直徑15—20厘米不等,中間略凸,上有蓋,下有高約6厘米的三足支撐。攤烙時,將鏊用磚墊高,下燒柴火,給鏊內擦上油,以免粘鏊,用飯勺將二次發酵好的面糊舀起,從鏊中間倒入,面糊由中間流向四周,蓋好鏊蓋,約4—5分鐘,聽到鏊內有蒸汽水的“哧啦”聲響,便可揭鰲蓋,有鍋鏟至中間時折合為雙層半圓形,鏟出即成。一般制作時,總是架起三至五個鏊同時進行。
黃黃饃質酥味美,香醇可口,上面布滿芝麻大小的窩窩,浸著一汪食用油,正放恰似一只精美的小船,斜放像一輪下弦月,聞著香,看著嫩,吃著甜。由于從中間折疊為兩層,便于夾肉、蛋、菜等各種菜肴,滲入不同味道,因而贏得了人們青睞。
五香豬蹄肘子
五香豬蹄肘子
五香豬蹄肘子是一道最代表地方特色的名吃佳肴。其創研人呂山先生純憨厚,為學愛鉆,承其家傳。在查閱了大量餐飲資料,博采眾長,拜請省級國家級名廚精心指點后。歷時多年,借鑒豬蹄肘子的傳統作法,結合陜甘周邊一帶的飲食文化,對豬蹄肘子的傳統口感口味進行了改良,創研出了能調眾人之口的“五香豬蹄肘子”獨特烹飪方法。
其一,用料講究,使精選上等新鮮優質生豬蹄肘子以大香、小香、桂皮、丁香等十多味調料,還有特種保健中藥材,嚴把火候,采用呂家獨特烹飪方法。加以骨頭、老雞及老湯。精心烹制而成。
其二、特點顯著,其肉制品色澤紅潤,鮮亮可人,濃香四溢,聞即駐足,頓生垂涎。它多了濃香,少了油膩。肉爛而筋,筋而易嚼,嚼生百味,百吃不厭,津津樂道。贊口不絕。它早已作為古豳名吃并列為宴會招待用餐的“首盤”,中聯部王家瑞部長來彬考察時品嘗后連連“夸獎”。肉爛耐嚼,鮮香無比,余味悠長。真乃地方特色,精典食品。
其三、眾口皆學,市場廣大。五香豬蹄肘子上市十多年來,以優配方、精制作、鮮色澤、香口感、低價格、高信譽,迅速受到當地群眾和消費者的一致好評。占據著古豳各大酒店及餐館。更可喜的是沿著三一二國道南下西安,北上蘭州,暢銷西北,成為聞名遐邇名副其實的獨具風味名吃。
涼粉
酸辣涼粉
由純天然綠豆、扁豆、洋芋或蕎麥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熱解毒,消暑止渴之效。涼粉亦是陜北風味小吃之一,尤以子長縣的綠豆涼粉和油涼粉為著稱。用綠豆粉面制作而成的叫“綠豆涼粉”,用扁豆粉面制作而成的叫“扁豆涼粉”,由洋芋淀粉制作而成的叫“洋芋涼粉”,由蕎麥糝子制作而成的叫“蕎面涼粉”。涼粉中以綠豆涼粉為上乘,其色澤嫩綠鮮亮,一年四季皆可食用,盛夏時節最佳。有冷熱兩種吃法,老少皆宜。延安各賓館飯店、小吃店、夜市均有售,一般為1元1碗。涼粉屬純天然綠色食品。
軟饃
軟饃饃
主要原料為軟糜子面粉或豆餡。它的制作過程是先碾、后發、再蒸,就是先用碾子或磨面機將軟糜子碾或磨成面粉,用細蘿過篩,取出其中一份(約四分之一),用開水燙成較硬的面團,放入籠或鍋內蒸,約40分鐘取出,與其余生面揉和成面團,裝入盆中,放在熱炕或微火鍋內發酵6—8小時,待面團有了濃烈的香味,嘗有甜味,將發酵好的面團揉成一個個空心窩頭,再放入煮熟的豆餡包緊,底部用梨樹葉襯(以免拿時粘手),然后放入鍋內用大火蒸40分鐘左右即熟。蒸熟的軟饃呈降黃色,質粘且軟,味道香甜可口。
關鍵字: 攪團 油糕 豬蹄肘子 黃黃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