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廟
出了廟殿,轉至東側,順坡拾階而上,到達約10米的平處,方見紅磚壘砌的小院。進院,沿壁一排窯洞,洞中有藥王、老君、元始天尊等神仙泥塑像,或坐或立,形象各異。 “潤德泉是周公廟內的一大景觀,它位于正殿東。因泉水的噴吐和干涸有間歇性,人們便賦予它許多神奇而瑰麗的傳說。明代趙忠詠潤德泉云:“一泉長與世安危,今日無波漲碧池。每朝每代都把泉中有水看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吉兆。 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因此泉涸而復噴,于是,宣宗便把這自然現象和他的個人功德聯系起來,賜名為“潤德泉。因系皇帝敕賜,一直沿用至今。泉周圍為八角井泉石欄桿,欄桿上有浮雕藻飾,并有龍吻、鱉頭、人物、異獸等立體造形。
泉底有通道,一股清澈的泉水,向南流去,許多人用杯子俯身取水,一口一口地喝,細細地品嘗。有的雙手合攏,摻水趕緊喝上幾口,甘甜如醴,使人忘乎所以。 碑亭,在潤德泉西邊。亭下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石碣多座,大都記述著修建周公廟的歷史。 辭別周公廟,人們吟詠著蘇軾《周公廟詩》:“吾今那復夢周公,尚喜秋來過故宮;翠鳳舊依山突兀,清泉長與世窮通。心中別有一番滋味。周公廟自然風光絢麗,文化遺跡燦爛,令人向往,而周公的巍巍業績和那博大的胸襟更使人敬仰。
關鍵字: 鳳凰山 周公廟 旅行網 歧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