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聆聽雁塔晨鐘
大雁塔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定都長安,意為“長治久安”,統治者們把美好愿望賦予給這座都城,但是把長安推向滅亡邊緣的,也是這些統治者們。苛捐雜稅民不聊生,憤怒而又帶有報復心理的一把火,往往會帶來毀滅性的災難。中唐以后,長安經受了一遍又一遍兵與火的洗禮,已經面目全非。如今在古城內很難見到唐時遺物了,只有大小雁塔,就像一對難兄難弟,至今仍孤獨地佇立在那里。曾幾何時,它們是古城的制高點,在鬧市區也好,在冷僻小巷也好,一眼望去就能把雁塔摘入眼簾。如今不同了,林立的高樓大廈將它們擋在身后,這樣也好,不是說大隱隱于市么,就讓它們兄弟倆做一對現代生活中的隱士吧。
大雁塔南廣場
與久負盛名的大雁塔相比,小雁塔根本不值一提,因為來古城游玩的人大多不會來小雁塔的。曾經這里有座薦福寺,建于7世紀中后期,是為紀念高宗皇帝李治而建,小雁塔建造年代稍晚,在8世紀初。似乎在唐朝時,它們就不太吸引人們的眼球。我聽說過杜甫和岑參高適等人在大雁塔上詠詩“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卻從來沒聽說過有誰詠過小雁塔。后來總算在塔旁的紀念室里,我讀到了描寫它的一首詩:“噌吰初破曉來霜,落月遲遲滿大荒。枕上一聲殘夢醒。千秋勝跡總蒼茫。”原來它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別名,叫雁塔晨鐘,小雁塔以其寺廟里的鐘聲而聞名。當年小雁塔坐落于薦福寺內,寺里的僧人們每天清晨都要去撞鐘,然后上早課。渾厚悠長的鐘聲在長安上空久久回蕩,在大街小巷甚至近郊都能聽見氣勢恢宏的梵語之音。可以想象,當年多少正在街頭上趕路的人們,一聽見此音,立即雙目緊閉,雙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詞向佛祖禱告。可惜的是,薦福寺早已不復存在,僧人們亦人去樓空,巨鐘靜靜地懸掛在一座古亭里,清晨時分再無人去敲響它。如今都市人夜生活繁忙,大清早吵吵鬧鬧地會破壞人們的美夢吧。
雁塔春色
iself說寶塔給人一種空靈的感覺,而眼前的小雁塔塔頂遭雷轟擊后殘缺不全,更有原始古樸的味道。心想新中國都成立這么多年了,咋就不給修一下呢。還好,不修更好,就像圓明園,殘垣斷壁更能體現出蒼涼的氛圍,一切都是歷史造成的,人為焚燒也好自然遭害也好,該啥樣就啥樣,就讓它保持原有的歷史面貌吧。順著昏暗的樓梯往上攀登,頗有《西游記》某集里唐僧掃塔的味道,只是那首掃塔歌已經想不起來了。會不會和唐僧一樣遇到妖怪呢?正想著還真聽到塔上傳來的說話聲和踩樓梯的腳步聲,不禁嚇了一跳。哈,不要這么封建迷信吧,妖怪還怕人呢。每爬到一層,空間就顯得越來越小,開始還數著自己爬到了第幾層,后來氣喘吁吁,早就把數字忘得一干二凈。終于看到了頭頂的光亮,第十三層到了。當我爬上了塔頂,發現自己置身于一個露天的鐵籠子中,四周是磚塔的廢墟,唐代的磚就這樣橫七豎八地裸露在外,好不蒼涼。更讓人震驚的是,很多磚上竟刻有xxx到此一游或者類似于海誓山盟之類的話,怎么著,這也算碑刻么,讓人心痛不已。鐵籠子造起來,一是防止游人在磚上亂刻亂畫,二是防止游人靠近邊緣會發生墜塔事故。
雁塔夜景
站在塔頂眺望古城四周,高樓林立車水馬龍,想象千年也有人站在這里眺望遠處吧,他看到的會是怎樣的一片景象呢?大雁塔遙遙相望,百姓的平房遍布,其中散落著亭臺樓閣,那是達官顯貴的豪宅。再遠處,一片片金碧輝煌的宮殿靜靜俯臥,那是大明宮,太極宮和興慶宮。一群白鴿飛旋于長安上空,我的盛世大唐喲!
關鍵字: 大雁塔 小雁塔 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