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塬與諸葛亮——陜西行
(三國時代諸葛亮屯兵用武、勞竭命隕的古戰場——位于陜西省寶雞市的五丈原)
(位于五丈原上的諸葛亮廟)
還是在學生時代,從收音機里播出的評書里知道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塬,至于五丈塬在哪里?現在還叫不叫這個名字了,我是從沒想過。此次陜西之行,早已封存在記憶深井里的五丈塬這個名字,卻變得活起來,因為在寶雞市我找到了五丈塬,還到諸葛亮廟里進行了祭拜。
公元2007年的春天對我來說終身難忘的,當關中大地冬小麥成熟的季節里,我只身一人背著行囊走進了八百里秦川西端,太白山北麓的寶雞市歧山縣五丈原鎮,這里曾經是三國時代諸葛亮屯兵用武、勞竭命隕的古戰場。在鄉間的小路上,我遇到了來自北京的一名驢友,我們是結伴走向五丈塬的。遠遠望去,綿延的秦嶺有一座不是太高的山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當地老鄉告訴我們,這就是我們要找的五丈原。于是,我帶著對諸葛亮的敬仰,對五丈原的神密向這座山走去,因為它懷抱里關于三國、諸葛亮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滔滔東流的渭河水日夜川流不息,像是向后人講述一代賢相諸葛亮就是在秋天病逝在五丈原上。正是在這塊神密之地諸葛亮留下了他對后主劉禪的期盼和滿腔的遺恨......正是五丈原這這個至今坐不更名的黃土臺原,為諸葛亮這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一代賢相的生命劃上了句號。
五丈原為何名為“五丈”,其說法有三;一說此原前闊后狹,最狹處僅五丈;二說秦二世西巡至此時,原頭曾刮起五丈塵柱大風;三說原高五十余丈,原稱五十丈原,口口相傳,簡成了五丈原。至于哪種說法是真的,我們也不得而知。不過,我認為五丈原不達是一座普通的山而已,是因為諸葛亮才名震華夏的。據《三國志》等史書記載,蜀漢建光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諸葛亮改變了前4次伐魏的路線,率領10萬大軍從漢中出發,沿著秦漢時代的古棧道,披荊斬棘,踏艱歷險,一舉攻下秦蜀道的咽喉要塞斜峪關。隨即揮鋒西向,占據五丈原,安營扎寨,分兵屯田,佯作持久戰。
“據險先收五丈原,駐軍分辟渭南田”,就是當時的真切寫照。足智多謀的蜀漢丞相常有高招,胸藏城府的曹魏元帥知己知彼。當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率軍北上,取道斜峪,因謂諸將曰:“亮若勇者,當出武功,依山而東。若西上五文原,則諸軍無事矣!”所以然者,因武功以東,川寬野闊,適宜大兵團作戰,那兒又地肥糧豐,給養容易得到補充。司馬懿還擔心的地盤,諸葛亮沒去攻占,他自然感到欣慰。至于諸葛亮屯田軍墾,作長久計,他更是付之一笑。他是深知“兵不厭詐”,這一道理的。他洞悉諸葛亮前幾次伐魏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軍糧不濟。這一次雖改變策略,用木牛流馬運糧,但畢竟有限。屯田等糧,倒也可取,但五丈原下,渭河南岸的少許土地,即是季季豐稔,也不足以維持10萬大軍之以屯田常駐,不過是掩人耳目。因此,司馬懿針對蜀軍糧缺,利在速戰,來了個深溝高壘。閉門不出。孔明數次派人下戰書,他甘愿示弱。急得孔明無法,送給他一身女人衣服想激怒他。誰料,這個老謀深算的魏國元帥,忍辱受侮決不上當。諸葛亮縱有滿腹籌策,遇著如此頑敵,也無法施展;加上軍務浩繁。使他積勞成疾,于是年8月,病逝于五丈原軍帳中,時年54歲。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忠貞不二的蜀漢良相,在五丈原北端建廟筑祠,憑吊懷念,世代相傳,一直延續到今天。
我的思絮回到了現實,因為我已經來到了五丈原的腳下,從這里上原要走過一公里的“盤盤道”。
走上原上,我的眼前是磚木結構祠廟的門樓,四角翹起,古色古香。門楣中央刻著“漢室孤忠”4個大字,筆鋒遒勁而飄灑。門外西側,豎立著一座一人多高的青石巨碑,為清光緒年間峻山知縣胡升猷所立。上面雕刻著他撰寫的《重修五丈原武侯廟碑記》。從碑記和蘇軾的《題五丈原武侯廟》來看,它可能始建于北宋末年。
武侯廟廟門上是“五丈原諸葛亮廟”豎匾,門廊兩側是“一詩二表三分鼎,萬古千秋五丈原”對聯。由山門而入進到第一座院子,東西兩側聳立著鐘、鼓樓,左右對稱,相互呼應。由此往里,步入寬敞典雅的獻殿。獻殿左右墻壁上,保留著清代的彩色壁畫,分別繪著草船借箭、空城計等內容,形象逼真,神采飛揚,不失為我國傳統壁畫中的上乘。東墻壁下,鑲嵌著0.7米見方的青石4o塊,上刻岳飛所書諸葛亮的《前后出師表》,龍飛鳳舞,氣勢磅礴,與諸葛之文一起被稱為“兩絕碑”。“兩絕碑”使人一進門就感受到一股凜烈之氣。正殿3間,左右各有1間陪殿。正殿中間安放著諸葛孔明的泥塑彩色坐像,綸巾羽扇,儀態端莊,猶如仍在此處運籌帷幄。兩邊是姜維、楊儀、關興、張苞、王平、廖化塑像。廟內有諸葛亮衣冠冢,冢旁有一落星亭,亭內有一石,青褐色,表面凹凸不平,相傳是諸葛亮逝世時天上隕落的將星。五丈原東麓至今有落星灣、星落坡地名,據傳此石即從彼處移來。
今天的五丈原除歷史遺跡外,還因建設而形成了一些新的景致,其中最為游客稱道的是斜峪關水庫的“亞洲第一土石高壩”。此壩高114米,人望之不禁目弦,汽車也需多次盤折才能上去。登上壩頂,俯視著腳下這片古戰場和萬頃碧水,從內心驚嘆這里的滄桑巨變,深感這里是一個游覽的佳境。
五丈原主要勝跡是諸葛廟(武侯祠),廟內有匾額、題詞、碑記、碑刻、壁畫、塑像等。廟外有遺跡如“豁落城”、“諸葛鍋”、“棋盤山”、“諸葛泉”、“諸葛田”、“盤盤道”、“魏延城”、“古葫蘆峪遺址”石碑等。
夕陽西下的時候,我告別了諸葛亮的廟,告別最早已留在記憶深處的五丈原,走向秦嶺的又一處景點。一路上我在想:為什么有人一生活得轟轟烈烈,,而有人一生是默默無聞。這一切不完全取決于個人的努力,會受到歷史特殊時代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但人的一生無論是官還是民,都要作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這才是人生的真諦!
(諸葛亮衣冠冢)
(廟內諸葛亮像)
(落星亭,亭內有一石,青褐色,表面凹凸不平,相傳是諸葛亮逝世時天上隕落的將星)
(八卦陣)
(諸葛亮妻夫人殿)
(秋風五丈原)
(諸葛泉)
關鍵字: 五丈塬 寶雞市 衣冠冢 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