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四大生態博物館藏在深山
生態博物館觀念,是基于對傳統博物館將文化遺產搬移到一個特定的博物館建筑中,使這些文化遺產遠離了它們的所有者和所處的環境,把原生性的活的文化變成了“僵死的記錄”這一弊端的認識而建立的。生態博物館的基本觀點就是:文化遺產應原狀地保護和保存在其所屬社區及環境之中。
從1997年到2004年,中國和挪威王國合作,在貴州六枝梭嘎、黎平堂安、錦屏隆里、花溪鎮山四個古老的民族村寨建立了生態博物館,形成了具有獨特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的生態博物館群。
六枝梭戛生態博物館
長角苗
貴州省西北部的六枝、織金、納雍三縣交界的大山深處,生活著苗族的一個支系,這一苗族支系的婦女用一支木制長角以及亡故祖先的頭發拌之以黑麻毛線束成巨大發髻,裝束極為奇特,又被稱為“長角苗”。目前,長角苗僅有4千多人,分住在林深霧濃、高山之巔的12個寨子里。
長角苗至今仍保持著簡單的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狀態,他們的風俗習慣內涵十分豐富,其中以婚嫁、喪葬、跳花坡等最為獨特。雖然生活方式簡單,而婚嫁喪葬等習俗活動卻特別隆重繁復,禮節繁縟而神秘,保持著相當濃厚的古老傳統。長角苗還有別具風格的音樂舞蹈和精美的刺繡及服飾藝術。六枝梭戛生態博物館也是我國第一個生態博物館。
更多閱讀點擊進入:被裝進博物館的寨子——長角苗
關鍵字: 傳統 博物館 生態 記錄 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