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
西藏宮廷卡爾音樂
據《賞心悅耳目之喜宴》的研究分析,大約在三百多年前,除了為數不多的幾首樂曲是當時新創作的以外,其余大多數是來自阿里三圍及其周邊的各種民歌組合來作為供云樂曲,因而這些樂曲都有其自身不同的風格特點。后來自從衛藏一帶的卡爾巴藝人逐漸替代原先來自阿里邊緣的卡爾巴藝人后,“卡爾魯歌便在過去的民歌素材基礎上開始發生了變異,從而使后來的卡爾巴藝人們把所有的卡爾魯音樂發展成為樂曲既有各自的特點,又有統一風格的新型的卡爾魯歌曲。因此,這種變異的傳承并不完全是脫胎換骨似的,只是在有所保留的基礎上重新組織旋律而已。在供云卡爾魯音樂的傳承過程中,由于開始的卡爾魯樂曲大都是來自阿里各地的民歌,使每個樂曲都有其自身的風格,因而在后來發展成具有統一的特定風格的“卡爾魯樂曲時,自然使得其保留原有成分的程度有所不同,甚至有的幾乎完全改頭換面,很少能看到原來的影子,只是歌詞仍保留了原貌。值得慶幸的是,也有不少雖然旋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其原始卡爾魯歌的骨干音卻仍是清晰可見地保留下來的樂曲。比如記載于《賞心悅耳目之喜宴》中的卡爾魯歌《推吉覺班)((藏文)tod khijod ban)或《推拉里》((藏文)tod la 1i同一種曲子的名稱,后一種可能是象雄語)的古樂譜及破譯成的現代簡譜。
關鍵字: 古建筑 布達拉宮 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