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拉薩體驗八大好玩去處
巍峨壯麗的布達拉宮
無論你的腳步是否踏上過拉薩,這都不是一個去一次就足夠的地方。拉薩不再像過去的拉薩,雖然今天的它依然神秘。喧鬧的青稞小酒館、悠閑的奶茶店、豐富的夜生活其實就藏在這座城市中間。除了圣潔、純凈之類的形容詞,潮流與時尚同樣屬于拉薩。想要體驗拉薩慢生活,那么下面這8個拉薩新去處一定要看看。
青稞酒館 邂逅跳踢踏舞的藏族老人
清晨,八廓街籠罩在彌漫的桑煙之中,騎上山頂的太陽將億萬陽光灑向這座古老的城市。扎西次仁家的青稞酒在發酵兩天后正是味道好的時候,早上從八廓街各個大院里前來買酒的居民絡繹不絕,老人牽著自己的小狗正準備出門,他向前來買酒的人點頭微笑,離開自己這所位于大昭寺廣場邊的小閣樓。
與扎西次仁相識是從那本《西藏是我家》 的書開始,這個出身于農民家庭,少年時在噶廈宮廷樂舞團中擔任“噶足巴”(宮廷歌舞演員),后來通過不停地與自己的命運相抗爭,并在青年時留學于印度、美國的學者,在回到西藏后致力于幫助西藏貧困地區的孩子上學讀書,他的人生經歷就是一部寫滿曲折而美麗故事的佳作。現今的他隱居于鬧市,有著一家地理位置絕佳的小青稞酒館,每天酒館的陽臺上總會聚滿前來飲酒休息的人們,每天很多游客都會從他的小酒館下走過前往大昭寺游覽,卻鮮有人知道這個傳奇人物就在身邊。
大昭寺旁祥和的老人
大昭寺東側木如寧巴的小院中,洛桑老人家的青稞酒與扎西次仁家的一樣美味,只可惜他家的酒產量很低,通常不到下午就會售罄,要喝到的話只有再等上兩三天,來買酒的客人是本地居民。洛桑與扎西次仁很像,都是少言寡語并且頗具紳士氣質的老人,他平時穿著整潔,在細節上的打理都是一絲不茍。當院子里那些曬著太陽飲著青稞酒的人們在歡笑歌唱的時候,洛桑總是一個人安靜的坐在自己的小屋中。
我稱洛桑老人為“拉薩最后的踢踏舞者”,之所以這么稱呼他,因為他是西藏大學學者雪康·索朗達杰較早的學生之一,是“堆諧”舞者中踢踏舞的繼承者,在拉薩會跳堆諧踢踏舞的不在少數,但繼承了將近120種踢踏舞步的卻只有他一人。平日里,洛桑在文化局二樓的一間小郎瑪廳里表演他的踢踏舞蹈,雪頓節快到了,拉薩城周邊的林卡會邀請洛桑與“雪巴拉姆”的演員一起前去表演。
“拉索……”洛桑隨著富有節拍的音樂在場地中間跳起了踢踏舞,他的皮鞋在木地板上打出各種各樣不同的節奏,引得全場的觀眾都為他喝彩,那些酒興正濃的客人也放下酒杯認真觀看他的舞蹈,漸漸地聚向洛桑跟隨他一起跳起了踢踏舞,陶醉在這片人神共娛的土地上。
拉薩的甜茶館
甜茶館 你會遇到學者和尼姑
我一直流連在八廓街的各個甜茶館當中,幾乎熟悉了每家茶館甜茶的口味。說到甜茶的口味,對于大多數初來拉薩的人可能差別不大,但恰恰是口味讓喝甜茶的人有了自己習慣的去所。比如轉經道北面一間名叫“扎西夏”的小茶館,雖然空間狹小但甜茶的味道很好,是這條街上生意人喜歡去的場所。大清真寺對面有兩家茶館,這里煮出的甜茶奶香十足,又因其所處位置接近于西藏大學和主要街口,很多藏族學者和老師常常在此相聚喝茶論道。
從大清真寺通往倉姑尼庵的巷子上有一家沒有標牌的甜茶館,門臉很小,走過去總容易忽略它的存在。茶館里平時常見幾個妙齡的姑娘在忙碌,她們燒出的甜茶甜度不高,而且香醇無比。這是一間很安靜的茶館,可以靜靜地坐著,因為獨特的氣氛,這里成了我經常光顧的茶館之一。茶館里的姑娘們很少進到茶座間打擾喝茶的客人,她們喜歡站在店門口,臉上洋溢著和甜茶一樣甜美而靦腆的笑容,需要甜茶或是結賬時只要招呼一聲,就會有人出現在你身邊。
距離無名甜茶館很近的倉姑尼庵里也開設了一家甜茶館,這家茶館是在前年才開張營業的,里面無論煮茶、燒火、收錢,全是寺廟里的尼姑操持。小院無論冬夏都溫暖無比,日光可以照到的地方擺滿盛開的鮮花。這里與較大型的甜茶館一樣,杯子需要自己去廚房領取,買兩磅以上的茶水要購票領取,每個環節都很有趣。
棉地染發使用的天然染料
棉地房 百度不到的頭發護理術
與尼泊爾美發師的相識是在拉薩街頭,當時我和朋友正在傍晚的八廓街閑逛,一個尼泊爾男孩兒指著朋友的頭發說,你可以試一試“棉地”。第二天我們倆就坐在了這家位于林廓東路上的“棉地房”內享受了一把印度、尼泊爾式的頭發護理。后來逐漸地與這里的每一個人熟悉起來,“卡里庫”是其中一個尼泊爾男孩的名字,他會說變了味兒的英語、藏語和簡單的普通話。卡里庫告訴我:這里的尼泊爾姑娘可不會為男人來做頭發,只能我為你服務。
發廊不接待男性賓客?其實是卡里庫在開玩笑,棉地房的客人以女性為主。在拉薩,棉地染發成為時髦、休閑的活動,已經盛行將近一個世紀。頭發上糊滿厚厚的藥泥后客人要等上一兩個小時來讓它們發揮作用,這段時間恰好可以休息,看看雜志,聽聽印度、尼泊爾音樂放松一下。
“棉地”與普通的頭發護理很不一樣,棉地房內不理發,只做頭發護理和染法,根據客人要求尼泊爾美發師有時也會為客人用細繩修臉。每次70元的“棉地”染發,一兩次效果并不明顯,要做5次以上才會效果比較好,這個費用對于一般人來說并不算便宜,大多數男人則認為沒有必要去不能理發的地方消費,這樣棉地房漸漸成為了女性客戶為主的休閑消費場所,當然也不一定全是女顧客,偶爾還有我這樣百折不撓的男人會光顧。
tips:“棉地”最初起源于印度,由一種被稱作“海娜”(印度語)的植物根系研磨成粉末狀而成。在印度和尼泊爾,這種植物粉末常常被人稀釋后用作繪畫文身(通常是在手部和臉部繪畫)、染發的顏料,顏色以黑色、褐色、桔黃色和紅色居多。“棉地”染發和護理頭發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安全環保的,不含對人身體有害的物質。
卓番林百寶店
卓番林百寶店 《lonely planet》讓你一定要去
從棉地房出來,過馬路進入八廓街,拐進巷子里走不了多遠就是“卓番林手工業發展中心”的展示店鋪。展示廳的屋子不算大,關于西藏手工藝的元素卻是應有盡有,大到手工編織的地毯、掛毯,小到手工雕刻的瑪尼石、燭臺、木器,還有藏香、藏裝、背包、面具、玩具、藏飾……商品的品種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在八廓街上那些數不清的小店鋪里,從萬千商品中挑選自己中意的東西是件讓人痛并快樂著的事情,最早發現“卓番林”是在《lonely planet》旅游書里,之后發現國外游客大多把此處作為拉薩的必去之地,他們拿著書和外文簡介在八廓街的巷子里邊走邊找,最終尋到這里,等待他們的是各種各樣的驚喜。而國人似乎很少有人知道這里,只是在八廓街多如牛毛的商品堆里奮力疾選。
尼瑪扎西是“卓番林”現任經理,這份工作是他在美國留學時從大學的網站上找到的。這樣一個地方在八廓街靜靜地存在了8個春秋。尼瑪扎西說,之所以國人知道的很少,原因是這個由最初扶貧基金幫助建立的手工藝品項目的宣傳都是由國外的人在做,關于它的一切多數被寫在了國外的旅行書和旅游宣傳手冊里,而本土卻幾乎見不到關于這里的任何信息。
拉薩酒館
《喜馬拉雅》&《幸福在路上》 看完演出泡夜店
拉薩不再像是過去,過去是多遠?3年。3年前八廓街的小酒吧是背包客的棲息地,背包客們通常很少嗜酒,他們聚集在一起談論著下一步,談論著精神的歸宿,不管怎么說,酒精是這座城市夜晚的主角,買醉的人散落在每個角落。旅行團的游客們要么去“榮中爾甲”、“唐古拉風”這樣的演藝廳感受一把藏式演藝廳文化,或者每人掏上100元錢去看一下傳統的藏戲表演,要么就是回到房間里去適應高原。3年后拉薩的夜間生活已經不再單一,背包客卻依舊聚集在八廓街的酒吧里,那些買醉的人依舊散落在各個角落,旅行團的游客們卻多出了很多選擇,可以坐進充滿氧氣的劇場看上一場目不暇接的雜技、舞蹈加情景劇演出,可以一口氣飽覽幾乎所有的藏族民俗表演。
麗江有“印象麗江”,桂林有“印象劉三姐”,河南有“功夫傳奇”,拉薩有什么?拉薩有“喜馬拉雅”和“幸福在路上”。3年前西藏“圣地”、“珠穆朗瑪”兩個公司同時發現了商機——拉薩沒有大型表演的夜間劇場,3年后,這座城市一下子冒出了兩部大型舞臺劇演出,“喜馬拉雅”煞費心機地在演出的環境上下足了工夫,除去租用豪華場地,還專門引進了供氧系統,據說整個劇場里的氧含量是和北京一樣。“幸福在路上”將各個藏區典型的民俗引入到自己的節目中,力圖用最原汁原味的演出內容吸引客人。旅游公司的人卻比較頭痛,兩場演出每日的時間段幾乎一樣,價格也差不多,在安排觀看的時候不免多少有些為難。我也無法評價兩臺劇作哪個更好,因為在聲光電色中演繹出的劇目,你只能感嘆曾經那些普通再普通不過的東西會如此美麗。
隨著兩個大型演出的結束,拉薩夜晚的黃金時間也到了,“榮中爾甲”、“唐古拉風”和“美高會所”的客人開始陸陸續續多起來,這三處是完全本地化的娛樂場所,前兩者為綜合演藝、娛樂、酒吧于一體的大型郎瑪廳,后者是比較單純的以個人演出為主的酒吧。八廓街老城區的酒吧就像是北京的南鑼鼓巷,而德吉南路上的夜店、酒吧、ktv與上海的新天地和北京工體西路完全有一拼。
傳統神秘的藏劇演出
臺老曲 去聽唱原汁原味的藏戲
邊巴斯倫像往常一樣站在角落里看著戲團演員們的每一個動作,沒有鎂光燈的照射,只是幾盞射燈將舞臺照亮,伴奏是臺邊“雪巴拉姆”的幾個演員,沒有錄播的音樂,沒有對口型的唱詞。臺下十幾個國外游客正在一邊吃著藏餐一邊看著表演,牦牛舞、郎瑪、金剛舞、六弦琴……雖然整場演出不過一個來小時,但每個節目都很緊湊且異彩紛呈。演出最后是壓軸節目“藏族服飾博覽”,所有演員在后臺忙碌一番將藏民族的各種服飾穿上,然后到觀眾前走上一圈結束了當天的演出。
這樣的情景就在兩臺大型演出競爭得如火如荼之際,“雪巴拉姆”藏戲團的節目依舊是不定期地在進行著演出,3年前他們就是這樣,3年后依然如此。位于喜馬拉雅飯店一層的演出廳也是西藏現今僅存藏戲團的博物館,除去不定時日的演出,這里多半是鎖著門無法參觀。雪頓節和望果節到來的時候,劇團要忙上一陣子,到時候會在羅布林卡和拉薩城周邊的幾個縣進行巡演,老團長邊巴斯倫和戲團的演員們一起四處奔波,很多村子里的人都迫不及待地等著“雪巴拉姆”下鄉演出這一天,就像是過去內地農村里的人等戲班子一樣癡迷。
美味的酸奶蛋糕
香巴拉的咖啡店 在拉薩陽光下吃酸奶蛋糕
在拉薩,陽光并不算奢侈品,它給予每個人的劑量都是公平的,居民、朝圣者、僧人、工作者和游客,他們得到的陽光都是一樣的,關鍵看你怎么分配屬于你的陽光。
拉薩也有咖啡時間,當然那是在你已經享受了足夠多的日光之后。香巴拉飯店里的高峰咖啡店(“the tibet summit fine art cafe”),正午時分這里的客人在咖啡店陰涼的窗戶后面躲避炙熱地陽光的灼烤。店面牌上標示著各種各樣的咖啡,還有每日精選,卡布奇諾和拿鐵賣相誘人,口味也相當正宗,能在午后的休息時間里坐下來喝上一杯咖啡是件挺不錯的事情。街對面的雪域餐廳,老板是尼泊爾人,我總能看到他站在柜臺的角落里,面帶微笑地看著西方客人將這家坐落在藏醫院路口處的老西餐廳擠得座無虛席。對于來到這里的國外游客而言,酸奶蛋糕是獨一無二的,巧克力蛋糕在拉薩也數一數二,晚上8點30分以后所有蛋糕對折,不過這要看老板的心情來決定,如果那個時候店內客人上座率太高,折扣糕點的告士牌便會成為一紙空文,尼泊爾老板會不停的將對折的時間延后,再延后。
院落型酒店體驗拉薩生活
莊園酒店 大核桃樹下的私人陽光院落
八廓街里多出了幾間家庭旅社,其中一家還是由達扎宅院改建而成,里面最貴的陽光房叫價1200元,如果你和看店的服務員聊上一會兒他興許會給出一個比較優惠的價格。這一年里,又有很多家庭旅社關了門,其中一家是在北京叢康的舊址上改造而成,房價不算貴,可恰恰就是因為房間里少了些許陽光而客戶稀少,即使它在八廓街上最好的位置也無濟于事。老廓爾喀酒店還是有許多客人光顧,這是一家由早期尼泊爾領事館改建而成的酒店。從開業至今廓爾喀酒店都生意紅火,那也許是因為拉薩在早些時候缺少這種帶著草坪庭院和露天咖啡廳的酒店。但今天不一樣了,在八廓街的四周,這樣的酒店越來越多。
幾年前,羅慧從北京來到拉薩,充裕的陽光將她留在這里,走遍老城區的大街小巷,她發現當時只有廓爾喀酒店和吉曲飯店兩家賓館里有帶著草坪的陽光庭院,那一陣子,這兩地成了她最常去的地方,坐在草坪上享受拉薩的陽光時間。沒過多久她便在八廓街邊上經營起一家有著自己特色的“西藏莊園”酒店,按照她的判斷,近些年,來到這里投資的商人使得拉薩并不缺少奢華或是擁有藏族風情的酒店,也不缺少青年旅社和家庭旅館,最缺少的恰恰是一座有著自己私人陽光空間的院落型酒店,這里符合某一類旅行者在自己旅行中對居住氛圍的要求,也是對拉薩短暫生活的一種詮釋。
大核桃樹將來到這所庭院里的部分陽光遮擋住,法國老人已經在“莊園”里住了3個月,前些天他隨夫人去看了不遠處的福朋喜來登酒店,開業時從泰國運來的各色花朵在花墻上綻放,一年后花墻上的花朵已經宛如藝術品一樣枯萎在那里,給這座精心打造的庭院添加了別樣的安寧,使得住在這里的客人體驗到拉薩生活的另一種氛圍。
拉薩就是這樣一座城市,它為不同人準備不同的停留方式,而每個人的停留方式其實又取決于自己對這座城市的理解。有些人著迷于青年旅社內熱鬧的氛圍;有些人喜歡安靜地在院子里曬著太陽看書或是發呆;有些人喜歡流連在杯盞之間;還有些人沒來得及喜歡上這里就已經離開。
編輯:rachel
關鍵字: 夜生活 奶茶 布達拉宮 拉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