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玩轉拉薩體會不一樣的藏區
雅江邊觀鳥雪花飄零,冬季如約而至。走過春的浪漫、夏的濕潤、秋的濃烈,青藏高原迎來了雪白的冬天。懼怕高原寒冷的人們,已經準備好打包行囊,回到內地去度一個暖冬,然后只要你稍事等待,等待雪花飄落布達拉,你就會發現,拉薩的冬天,并不可怕。拉薩的冬天,更具有高原圣城的光彩,于是,留下來的,或即將到來的朋友們,讓我們忘掉對西藏冬天的恐懼,在圣城的冬季陽光下,找找樂子吧。
行走帕邦卡
暖身篇:行走帕邦卡
對抗嚴寒,有什么比運動更有效呢?拉薩的地形,就是一個天然的運動場,如果你沒有勇氣冬泳,那就把視線投到河谷四面的高山吧。
色拉寺背后的帕邦卡,正是一個登山的好去處。因為帕邦卡的特殊地位,說是登山,其實更像一個轉經的旅程。
帕邦卡在拉薩的西北,行走其間正可以俯視春夏秋冬的拉薩城。先是穿過村莊,村莊的小路蜿蜒著細水慢流。海拔3650米的徒步從這里向上,穿過一片原野,原野上的土地春天發芽,夏天成長,秋天收獲,而冬天陷入蒼茫。向上,行走,拉薩越清晰,視野穿過原野,春夏秋冬,拉薩城的全景在季節更替中變幻。
帕邦卡最初由松贊干布主持建造,且此地還有祜主三尊的自顯像,松贊干布等人的修行洞等等,此地因而獲得神圣神奇的地位。吐蕃末期,達磨贊普(郎達瑪)滅佛時焚燒了帕邦卡,11世紀末復興。清代以來,達賴喇嘛的歷輩轉世都得到此禮佛、受戒,獲得格西學位后也要來此舉行慶賀儀式;帕邦卡的堪布則例由噶廈委任。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地位吧,所以從帕邦卡徒步轉山直到色拉寺或是哲蚌寺是傳統的轉經道,但是除了節日,走在這條山路上的人并不多,而到了節日,當地人甚至提前一天的晚上就在山上扎帳,天未微明,山路上已有桑煙燃起,足音紛踏響起。
每走一步都感覺到呼吸的進出,而且極其不通暢。凜冽的風也開始削刮著我們的臉。身體卻在重復的步履中慢慢從僵硬中復蘇,暖意從腳底升起,催促著我們更堅定地向山頂走去。
走走停停,正可以看一看風光。轉經的人拎著酥油健步如飛從身邊經過,桑煙彌漫輕盈飄蕩,而腳步沉重。終于見到著名的立于巨石之上的寺院,白色的圍墻,紅色的殿。據傳,吞米桑布扎就是在此創制藏文并留下了由其親書的六字真言。如今,六字真言的真跡依然還在,卻從實物變成了人們心目中的圣跡。
終于得以站在高處眺望,行走的人們正在行走,而山腳下一直沿著山路飄蕩的煙桑依然在飄蕩,行走的人們和四處飄動的煙在感覺上并沒有攪動這片寧靜山谷的仙野之氣。有一些氣質屬于與生俱來,而有一些是在成長中的凝練。這是一片承載過厚重歷史的土地,自有一種氣場使人行走其間,總有無限感嘆。
沿著山梁上的碎石小路下山,山坡上赫然有一只牛的殘骨,似乎讓人感覺到了這座城市的曾經。抬頭望拉薩城一直在迎視。山下,依然有數圈藏族人圍坐,喝茶,東張西望,或者歡歌。
為什么愛拉薩,為什么行走拉薩的每一天都不曾寂寞,哪怕是一個人?因為拉薩總有不同的角度,總有無數種可能……就像你總計劃著在冬天離開它,卻不知道它冬天的風景更迷人。
龍王潭的“蒸氣浴”
潤膚篇:龍王潭的“蒸汽浴”
當你攢足勇氣,帶著大把的潤膚品準備在陽光明媚的冬天來到拉薩時,我卻在布達拉宮后的龍王潭找到了一個享受免費“蒸汽浴”的好地方。
你看過藍天白云下面云霧繚繞的布達拉宮嗎?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恐怕大多數人都會搖頭,并且反問:既然是藍天白云,又怎么會云霧繚繞呢?
如今利用人工造霧系統已經將這一不可能出現的奇觀變成現實。在拉薩布達拉宮后面的宗角祿康公園東入口處有一個冷霧噴泉,噴泉內堆砌著一些大大小小的石頭。每天冷霧噴泉開放的時候,形成云霧繚繞的美景,薄霧隨風飄蕩,遠處的布達拉宮和周圍的樹木在霧中若隱若現,濕潤清新的空氣使人心曠神怡,感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據說冷霧系統采用普通的自來水,通過高壓主機將其壓力增加至約70 大氣壓的高壓,水受到壓力后,通過一系列的冷霧噴嘴,從而直接將水霧化成直徑 10~20 微米的自然顆粒,這些微小的人造物顆粒能長時間漂浮在空氣中;同時,冷霧在蒸發過程中能將空氣中的塵埃和異味帶走,又能吸收大量的熱能而汽化,從而降低環境溫度達到制冷、清新空氣的效果。
這個冷霧噴泉也正成了一個“蒸汽浴池”,男女老幼穿梭其間,在冷霧蒸騰中,沁涼的水霧撲面而來,濕潤的水汽頓時趕走高原的干燥,過濾了沙塵、帶走了異味,只有清新的水汽浸潤你的肌膚,干燥的拉薩冬季,你也可以每天享受一次免費的潤膚體驗喲。
雅江邊觀鳥
休閑篇:雅江邊觀鳥
觀鳥活動起源于19世紀的歐洲,其實也沒有什么特別,就是一種專門針對鳥類的自然觀察活動,強調在不驚擾鳥類活動的情況下,對鳥類進行觀察欣賞,觀鳥活動專業一些的接近于鳥類研究。
自打有了觀鳥的愛好,出外旅游又多帶了一樣東西——望遠鏡,走走停停通過小小的鏡頭去尋找和欣賞鳥兒們纖巧靈活的身影。
此次進藏自然也不例外,觀鳥也是計劃好的一項活動。拉薩海拔3700多米,每到秋季,濕潤的河谷便吸引來數萬只候鳥在此越冬。黑頸鶴、赤麻鴨、斑頭雁是這里的常客,雅江中、水庫里,布滿它們的身影。
拉薩附近能觀鳥的地方甚多,我選擇了在貢嘎機場到拉薩的雅江路段。我一直很喜歡這段雅江的風景,來來往往十幾次,幾乎都沒有在江邊停過,這次算是比較近距離的接觸了,這段雅江的風景真的很不錯,很多地方很美,如果有大相機值得認真的拍上一天,肯定可以拍出很不錯的照片。
早上,體委的達娃次仁開車接我,一路開到機場隧道路段,然后往回慢慢開,看到鳥兒聚集的地方我就下車,次仁把車開到前面等我,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邊走邊拍邊觀鳥,折騰了幾個小時,中午回到拉薩,一共記錄了十多種鳥類,主要是過冬的水鳥。可惜我這個觀鳥的入門級人員,沒有帶圖冊,這么多的水鳥,也只認得斑頭雁等幾種。紛飛的群鳥或安靜地匍匐在沙洲,或撲騰著集體起飛,盤旋在河面。當大批鳥兒從水面騰飛時,它們踩水加速的聲音遙遙傳來,頗有一番氣勢。
西藏觀鳥有一個好處,因藏族大多信奉佛教,不殺生,所以這里的鳥類不大怕人,觀鳥者便可以大膽接近,近距離地觀察。
后來獲悉,今年冬天有幾千只黑頸鶴在拉薩東面的林周過冬,而林周離拉薩只有幾十公里,可惜我錯過了這番盛景。黑頸鶴是一種高原鳥類,被藏族人民稱為“神鳥”。它們70%生活在青藏高原,少部分冬天會到貴州的草海、云南的大山包、香格里拉等地方過冬。如果你一次能看到上千只,那在觀鳥界是值得驕傲的事情,可我就錯過了這么一次近在眼前的機會。
冬游拉薩觀鳥指南:
觀鳥地點:
第一、拉薩市區至機場的路上。
沿雅江一路都能看到大量在水中覓食的赤麻鴨和班頭雁。此線路整個白天都能觀賞,下午3點后的光線最適合拍攝。
第二、林周縣至虎頭山水庫25公里路上、林周縣往拉薩方向沿路30的路邊。
這條觀賞線路上要注意時間,它們基本都是晚上到虎頭山水庫分群過夜,早上9點左右陸續離開水庫,飛往林周縣附近的活動。天亮前到水庫邊的公路耐心等候的話,能看到它們整群起飛壯觀場景,和欣賞到它們早晨的大合唱。按這個冬天的觀測估算,水庫居住有黑頸鶴約800只、斑頭雁約1000只、赤麻鴨約500只。
林周線路最佳觀賞拍攝時間都在上午,下午兩點后,它們大多都到離開公路更遠的地方去覓食。
最簡單的觀鳥地方是太陽島的快艇碼頭。要去很方便,但鳥的數量較少,下午2點后拍攝光線不理想 。
第三、拉魯濕地自然保護區
最好時分:每年12月至次年3月最佳,每天清晨6時至8時,下午4時至6時為最佳。
觀鳥姿態:不要過分親近鳥;不要為滿足好奇心而對小鳥窮追不舍;如果見到鳥類筑巢、育雛,要盡快離去,以免鳥兒受驚棄巢而去。
拍攝技巧:先在較遠處觀察,再一點點接近;當鳥突然動或不動時,要停下來或后撤。
獨特鳥種:高原特有物種赤麻鴨、黑頸鶴、斑頭雁、鶴鷸、雪雀等眾多鳥類。
尋鳥秘訣:鶴鷸喜歡在路邊開紫花的草地上停留,可在10米開外駐足欣賞。
辯識要點:體形的大小與形狀,羽色及其所形成的模樣和停棲姿態、尾羽擺動方式、停飛方式等行為與習性。可隨身帶鳥類圖冊對比辨識。
安全事項:請著素色衣物和防滑鞋,注意保暖、保濕,隨身攜帶簡便醫療用品。
關鍵字: 帕邦卡 拉薩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