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洪抗英紀念碑
震驚中外的“班洪事件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班洪、班老地區佤族人民愛國抗英斗爭的歷史大事件,是祖國南疆邊陲各族人民團結御侮,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的光輝壯舉。1885年,英帝國主義占領緬甸以后,便將侵略魔爪伸向我阿佤山區,妄圖溝通和擴大其在華長江流域一帶的利益。班洪、班老人民愛國抗英斗爭,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聲援,全國各大城市,海外華僑,留學生,以結社、游行、發表文告向國民黨政府請愿等形式,聲討英帝侵略行徑,南疆各地人民派出代表到班洪、班老進行慰問,鼓舞了佤族同胞的斗志。
是年5月,李希哲等人召喚景谷、雙江、瀾滄、巖帥、勐角董等地自發聲援班洪、班老抗英斗爭的群眾1000余人,組成“西南邊防民眾義勇軍“,馳援前線,與佤族武裝并肩戰斗,奮勇作戰,僅10天激戰,就把侵略者趕出了丫口、爐房、南大等地。在我乘勝追擊、英軍節節敗退的時候,國民黨當局由于“九一八“事變發生不久,懼怕外交孤立,屈從于英方“不要擴大事態“的要求,勒令“義勇軍“于9月11日全部撤離阿佤山,使英帝侵略者一手炮制的滇緬未定界懸案更加復雜化。
撤離之前李希哲對省府委員說:“我們全體官兵為了國家不被外人欺負,而離鄉背井,忍饑挨餓,置生死于度外,到此地抗擊侵略,今遭小人陷害,以致政府懷疑,令人寒心。但所來義勇軍,都是農家子弟,各有父母妻室,父老放心把他們交給我帶來,應該讓他們安全回家務農團聚。我們并沒有什么奢望,可以立即撤退“。說完揮淚不止。在場官佐,痛哭失聲。周圍士兵看到,也放聲大哭,頓時哭聲大震,十分凄慘。中央政府以李希哲擅自組織武裝,下令云南通緝治罪。云南省政府表面例行公事,實則也不管他,他避過了通緝風頭,兩年后才回到景谷。班洪抗英戰斗共持續了4個月,有44位佤族英雄兒女,為保衛祖國邊疆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后來,班洪、班老人民堅決斗爭和全國社會輿論支持,國民黨當局才同英帝于1935年至1937年進行第二次滇緬南段邊界會勘。在大量歷史事實面前,英帝終于承認班洪地區是中國領土。1960年中緬兩國友好順利地解決了久懸不決的中緬邊界問題,班老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1987年4月,班洪抗英紀念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在還被列為云南省國防教育基地。如今,我們佤山人民繼承和發揚了先輩們自強不息,英勇奮斗的精神,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地領導及全國各界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幫助下,佤山的明天一定會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關鍵字: 義勇軍 國民黨 班洪 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