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東方紅”(上)
狹窄的駕駛操控室內,所有物品井然有序,各種儀表一字排開,有燃油溫度表、潤滑油溫度表,機車行駛速度表,安全監控電子設備等等,這些儀表反映機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各種狀態,有點兒類似汽車的儀表盤,只不過比汽車的更多、更精確、更復雜。駕駛室內噪音很大,大冬天的感覺也比較悶熱,夏天的氣溫可想而知。駕駛座上正副兩名火車司機端坐其上,上方則是一個專門用于幫駕駛員降溫的風扇。火車司機的各種證照諸如:上崗證、機車駕駛證、操作證等,也都按要求擺放在指定位置以供查驗。其實不僅如此,我們發現火車司機連語言、動作都是標準規范的,就像在艦艇上的船員一樣,他們的口令也都必須重復,比如:正副司機之間其中一人提示對方,另一個就必須重復對方提示,并執行相應的動作,操控的時候兩位司機都全神貫注。每次行車,都是嚴格的規定時間,吃喝拉撒也因此受到限制,就像航天員一樣。至于兩餐問題,就只能到幾個專供站點,由站上的同志負責為他們提供。
一路上機車司機給我們講述了許多關于這趟列車眾多的故事:我們乘坐的機車叫東方紅21型機車,是青島四方機車車輛工廠于1976年設計、1977年試制投產的一種全國產化內燃機車。機車全長為12000mm,總重60t,功率640kw(柴油機裝車功率:1100馬力),燃油儲備量2噸,最高速度為50km/h,是專為云南米軌設計制造的集客、貨、調三種功能與用途的機車。1979年,這種型號的內燃機車一共生產了52臺,對當時宜良機務段的蒸汽機車進行了全部更換。當時,對工業上遠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中國來說,從設計圖上的每一根線條,到車上每一個零件均為中國制造的東方紅機車的誕生,這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政治與經濟來講,的確是起到了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如今這些機車已經使用了快三十年,隨著滇越鐵路迎來一百歲生日,這些機車中一部分已經到達了他們的服役年限,即將退役,可以看出機車司機對這些“老兄弟們”也很舍不得。
關鍵字: 東方紅號 標準規范 溫度表 駕駛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