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我的夢想天堂
期盼已久的夢想旅程終于啟航了。當我還在飛機上合目養神,幻想“彩云之南”那美麗天堂的時,講播里一陣清脆的聲音把我喚醒,我急忙探頭從窗口里往外望,“哇”,一聲驚奇的贊嘆,飛機好像是在云海上航行,看到飛機翅下的白云,在蔚藍色的天襯托下,奔騰翻滾,時密時疏,甚為壯麗。
從機場到古城的路上,除了欣賞一路的風光,最讓我賞識的怕是這里的藍天了,在深圳、在廣東、在南粵大地,哪怕是風雨過后,也沒有這里天空那樣迷人,那樣令人產生聯想:也許是云貴高原離天近一點罷。
麗江地處云南西北部,玉龍雪山之陽,橫斷山脈的各處山峰,在藍天的襯托和白云的呼擁下,顯得大氣、雄偉、壯麗。麗江古城,就座落這壯麗的、如詩如畫的高原上。據導游介紹,因其四周青山環繞,鎮中碧水瀅瀅,宛如一方碧玉大硯而取名為“大研鎮”。
提起“江南水鄉”這詞,人們也許會想到周莊、紹興、烏鎮那河湖交錯,水網縱橫,小橋流水等如詩如畫般的景象,想不到這景象在高原上的麗江也會有,而且更迷人。
當我們走進古城的時候,映入眼簾的是古老的水車和那一座座青灰色的民宅,讓我們驚奇的是,在高原的小鎮里竟然有一條小河在兩岸柳樹的掩飾下從古城口流入古鎮,并從一些宅居門前流過,形成“主街傍河、小巷臨水”、“家家臨溪,戶戶垂柳”的獨特風貌。正正是有了這種景象才使人對“高原水鄉”的認同。導游說:小河是從雪山流淌下來的,河水不僅清澈,而且清涼。古鎮內,許多人家將啤酒、飲料等用竹藍、網袋裝著放進水中,其清涼感覺比我們家里冰箱中取出的還清涼。
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氣,我知道,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地方。我們順著由一塊塊石板鋪成的街道,來到被稱為“四方街”的中央,這里有一塊空地,按現代的說法就是廣場了。廣場石磚鋪就,四周有馬槽和栓馬柱,在樹林的濃蔭下,顯露遺風。這是古時馬幫、商販集會和交易的地方,也是通往西康、西藏或緬甸、印度而被稱為“茶馬古道”的起點。
這里游客很多,從穿著看大多是游客,也有不少是國外的游客,不同的衣著、不同的皮膚、不同的語言,將麗江點綴得更是迷人。據史料記載,古城歷史悠久,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600多年,一直是區域政治及民族文化、教育的中心,曾一度成為滇藏貿易、中印貿易的樞紐。過去的集貿中心,主要是那些穿梭于邊陲古道上商販。如今,那些穿著打扮得與現代服飾有點另類,而具有濃厚民族特色服飾的人,牽著一匹匹高頭大馬或一頭頭耗牛在高聲么喝著,他們已無心做什么交易,而是在招攬游客照相,這也許是當旅館部門安排的點綴罷了,隨著現代交通的發展,“茶馬古道”已成了歷史的記憶。
麗江是一個文化底蘊很深的古城,這里的納西族先人創造發明的東巴文字,被世人稱之為“活化石”,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早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古城里,仍有許多從事納西文化產品的經營,只是當現代商品意識進駐一個古老小鎮的時候,絕大多數游人已對這些純樸文化漠不關心了。我們這批游人到來,也只似遇到新鮮事般,以一種好奇的心態作一番粗略的了解,畢竟東巴文化經過歷史長河及雪水的洗刷,更顯納西民族先人的聰明和偉大。
關鍵字: 民族文化 活化石 茶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