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陽,一個神奇的地方
紅河元陽,一個神奇的地方,來年冬春,帶上像機,我將再來。
噫吁嘻,遙乎遠哉,元陽之遠,遠于到天涯!
不長的幾十公里路,要走近三個小時。坐在從建水到元陽南沙的車上,在剛修好的看起來還算平整的柏油山路上,迂回著前進。中巴車就在山腰上,傍著深不見底的懸涯,依著高聳的青山,顫抖著、跳躍著向前沖。
在山里,路永遠沒有直的,百米之內,鮮有直路,全是繞過來繞過去的山路。車子一會兒繞一個近于360度的大彎,只是轉過一個小坡;一會兒,沿群山轉了幾公里,只是為了到對面百多米的山腰。平常我就有暈車的壞習慣,在這樣的車上,有如坐在浪尖上,不暈才怪呢。
但為了好風景,忍著也是值得的。記得去年從大理到麗江,再從麗江到滬沽湖,也是這樣的山路,也是忍過來的,因為之后的風景太值得了。想象著一會兒就能見到美不勝收的元陽梯田了,看著莽莽的青山,云在山中起,人在云中行,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在如畫的風景中,心情也就一直快樂著,似乎也不暈了。
如果你不是很困,還是不要瞇著眼睛睡覺了,一則車子晃得厲害,你也沒辦法睡,二則,從城市來這里,風景十分地美,山里的一叢叢的慈竹夾道而來,伴著清爽的山風,縹緲的白云,近看也罷,遠望也罷,全是詩是畫。中途司機可能會停一次或兩次休息,如果有山民賣煮玉米的,千萬要買來嘗嘗,即使你不餓,那味道是說不出的清爽宜口,而且很是便宜。
路上多有交通事故,我從開遠到元陽來回就看到三起。快到南沙是,車轉過一個山腰,當我第一眼看到如飄帶一樣的紅河時,接著就看到路邊,被撞成幾段的一輛貨車,趴在路側,緊靠著懸崖的邊上。
看不到是否有人受傷,但其情其景極是危險。以后,也看到被撞到溝里的轎車以及撞死一頭牛的大貨車,牛就在車輪底下,已經不動了。再看我乘的中巴,司機象旋風一樣地往前闖,想想真替自己擔心,保險還沒買呢。
元陽的梯田不在元陽市(南沙),而是在老城新街。從元陽的南沙過去,還有近30公里,約一個小時多吧。南沙原名南賽,是傣語,意為水邊沙灘的意思。
1956年因書寫不便而稱南沙。海拔僅僅240米,紅河、排沙河、麻粟寨河在此匯合東流。據史料記載,南沙始建于1991年,時因老縣城新街1989年發生滑坡,元陽縣委、政府從發展元陽經濟、長遠發展城市出發,決定把縣城搬至南沙重建。
南沙縣城建在排沙河南岸沙灘上,原先并沒有任何建筑物,設計上帶來很大的便利,均按現代化城市布局、規劃和建設,但對于旅游來說,也沒什么新意,新意全在老城新街。
從南沙來回經過,我對這里沒有特別的印象,印象就是這里海拔非常地低,來去的路都在天上飄了下來。坐在去新街的車上回首南沙,象是從天上看人間。
新街位于縣城南部30公里,海拔1500多米,夏天來到這里,涼爽得緊,很是愜意。下了車,馬上一股涼意襲來,有些冷了,可能也近了傍晚吧。不急找旅店,先背上包,逛逛新街。鎮子地勢不平坦,整個鎮子就建在一個大坡上,汽車站是個小廣場,在鎮的中央。
只有一條象樣的水泥石板路,不過是帶著臺階的步行街。穿著民族服裝的哈尼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的人就在街上成群成群地走來走去。當地人多背著一個竹制的大筐,筐內可以放雜物。后來我到一些村子里去時,也注意到,對于住在山區來說,當地人都是靠背來把莊稼、農產品等等運回家的,想來十分地不易了。
逛到天麻麻黑了,就到坡頂的云合客棧找了個最高層的房間,站在陽臺上遠遠望去,視野非常開闊,村野與青山在茫茫幕色中沉沉藹藹的,十分地恬靜自然。晚風徐徐吹來,就這樣靜靜地坐著,不帶一絲世間的煩惱,頗為舒服。“鷹飛戾天者,迷途知返;經綸世務者,望峰息心。”大概就是這種意境吧。這里,是觀賞元陽梯田的橋頭堡,但從這個角度,還是看不到梯田的。
第二天,與別人合包了一個小面包車,去看梯田。
關鍵字: 元陽 橋頭堡 梯田 紅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