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自助10日之2-大理
第四站:大理
在計劃此次出游之時,幾次想將大理放棄(因為據說它的景色不如麗江),但它的位置太合適,怎么繞也沒繞過去,可見此處乃交通要塞。不過兩處都走過之后,我認為大理還是值得一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都很耐看。
從昆明出來,到大理有4個小時的路程。一路之上,一座山連著另一座山,道路彎彎曲曲,不是在上坡就是在下坡,不是左轉就是右轉,幾乎沒有平路和直路。這段路讓我第一次體會出了云南山路十八彎的特點。
路邊的景色比較一般,間或有一些梯田,但都普普通通,沒什么美感。路上有幾個具有少數民族風格的村寨較為引人注目,這些村寨的特點是房屋的外墻上大都繪有色彩鮮艷的墻畫,有的是一只大公雞,有的是一朵大花,還有的繪的是一些裝飾性的花紋。這些墻畫底色均為白色,襯的墻畫的色彩格外鮮艷,后來聽當地人說大理的雨水很少,我才明白他們的墻畫為何如此干凈、鮮艷。
車行至3個多小時后,天邊忽然出現了一座雪山,頓時讓昏昏欲睡的我們清醒過來,這是我第一次看見雪山,覺得雪山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圣潔。山路彎來彎去,我看著雪山在視野里消失又出現,出現又消失,終于,整座雪山(蒼山)展現在了眼前,我們終于抵達了大理。
一下車,大風就撲面而來,大理有“風花雪月”四景,我開始還為已經感受了一景高興,可是之后在大理游玩的兩天里風仍然一直吹,讓我覺得“風”在這里應歸為自然災害,怎么能稱得上是一景呢?與大風同時歡迎我們的還有強烈的讓人睜不開眼的陽光,高原陽光之毒在這里算是初步有所體會。
急急忙忙入住飯店后我們立刻開始參觀古城,古城南門上介紹說:“大理古城簡稱榆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大理古城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城樓雄偉,風光優美。大理城的規模壯闊,方圍12里,原城墻高7.5米,厚6米,東西南北原有四座城門,上有城樓。”出古城南門向西看去,蒼山點點白雪與白云遙相呼應,襯得大理城樓頗為壯觀。城樓上碩大的“大理”二字,讓每位游客都在和它的合影中找到了到此一游的紀念憑證。
(5)
古城內流淌著清澈的溪水,隨處可見古樸的白族民居,據說這里居民不論貧富,都有在庭院內養花種草的習慣。所以大理古城也有“家家流水,戶戶養花”之說。古城街市繁華,到處都是各種特色小店,不過現代感已經很強了,只有青石板路和路邊的水井還能找尋到幾分古樸之意。
古城內幾乎每處地方都可以看到蒼山,而且蒼山是由北向南呈細長的形態分布,所以從不同的方向看過去感覺都有些不同。
出了古城,我們前往崇圣寺。這也是大理最著名的地方,一千多年前就是地方政權“大理國”的皇家寺院。喜歡金庸小說的人都會對崇圣寺有很多想象,而且歷史上也確有九位皇帝禪位為僧,出家崇圣寺。去之前,我對這個舉世罕有的皇家國寺多少有些好奇。
崇圣寺選址極佳,背依蒼山,面臨洱海。崇圣寺大門在蒼山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莊嚴。“佛都”二字更是貼切的形容出了大理的佛教氣氛。因皇室的崇佛,南詔、大理國子民“家無貧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壯,手不釋珠”。大理國曾經三百一十多年無戰亂紛爭,百業興盛。
寺內建筑皆依山勢而建,即使在北京見慣了皇家建筑的大氣和莊嚴,我還是被這里依山臨水、宏偉壯觀的殿堂群打動了,崇圣寺確實當得起“皇家國寺”四個字。
雖然大理城內到處都是茶花,不過在崇圣寺主殿后的一株茶樹我認為是最美的,就像北京的玉蘭花都說是中南海南墻外的一排最美,我想兩者都是因為有背后的紅墻和重檐作背景才顯得更美的吧。
在每個大殿的外面,幾乎都有這種樹的存在,開始不知道是什么樹,后來看到樹上標示是菩提樹,不由想起六祖惠能的那首詩“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關鍵字: 云南 大理古城 自助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