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三看之一:麗江的店鋪
早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云南麗江古城,很多人都對滿城的流水感到驚訝和神奇。有人撰文,說麗江是一座活的水城。從廣場上那呀呀做聲的大水車,到穿堂入戶的千百條水流,還有那隨處可見的古老水井,無一不在向游客炫耀古城水的文化。確實,麗江是建在水上的。它以水為筆,勾勒出城市的骨骼,以水為墨,充實了城市的靈魂,以水為琴,彈撥出城市的樂章。在古城里,水是活的,無時不發出歡快的笑聲。能聽懂水在歡笑的,除了細心的游客,還有滿城的數百座姿態各異的橋,橋邊有些年代的樹,樹上剛剛飛來的鳥……
我走上小橋,走在水邊,走過水井,確實感到麗江,確實像一位剛剛沐浴過的姑娘。街道是姑娘冰清玉潔的身軀,溪流是姑娘青春迸發的血脈,垂柳是姑娘飄柔的長發,水井是姑娘深邃的眸子。可是,仔細琢磨,水并不是姑娘的靈魂。麗江的魂,是納西人凝聚在街道上的那種文化底蘊,那種看似不事雕琢,其實頗具匠心的文化顯露。猶如飽讀詩書的文人一樣,其文化涵養,往往就在這一舉手,一投足,甚至在一個眼神之間。
走過了太多的旅游勝地,見慣了太多的風景名勝,任何景點都可以看到賣旅游紀念品的店鋪。不過,這些店鋪,無論是布置的格局,還是陳設的商品,似乎都有點大同小異。紡織品是蠟染,玉石器是手鐲,服裝除了上面的字略有差異外,連顏色式樣都相差無幾。如果硬要說有什么地域特點,那也是大山里賣藥材,大海邊賣珍珠,給人看上去有點牽強附會,可又無可指責。
麗江的街道,也是店鋪林立,盡管也時時處處都在瞄準游客的口袋,可似乎在漫不經心地過程中,讓你心甘情愿地把錢掏出來。
說起麗江文化,首先當推納西族的東巴文字,這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古老的象形文字。店鋪里賣手繪t恤衫,上面用生動神秘的東巴文,寫上祝福,寫出心愿。看守店鋪的,有的戴著眼鏡,有的披著長發,年老的漢子,年輕的姑娘,都旁若無人地坐在門口,用不退色的紡織染料作畫。這些畫,常常寥寥幾筆,就顯示出與眾不同的文化信息。在人們追求個性的當今,穿一件手繪衫,絕對的獨一無二。店鋪開著,畫筆動著,樣品擺著,游客立等可取,全城統一價,35元,連衣服帶作品,物質伴精神,給人帶走了麗江的特色與神韻。
書店是文化的集中載體,麗江城的書店,門臉都不大。但是,最講究,也是最有特色的,大約是書店的招牌。招牌大都是原木鋸開,粗糙得連樹皮都沒剝掉,可上面的字,卻絕對很有功底。有篆刻,有陽文,有輪廓勾畫,有鐵劃銀鉤,一問,還大都出于主人的手筆。進門后,沒有常見鋁合金玻璃,看不見俗氣的大紅大綠,在幾乎有些晦暗的粗獷書架上,陳列的書卻是古今中外,無所不有。進門來,耳畔一種若有若無的音樂,甚至還飄拂著一種時隱時現的檀香,讓人很快忘了外面的世界。除了最后交錢,是沒人前來打攪的。
還有一些木刻店,滿墻都是作品。有麗江街景,有名人頭像,有玉龍雪山遠眺,有三江并流山水。店主人坐在一旁,專心地用刻刀創作新作,對進店的客人似乎有點熟視無睹。一個來過多次的游客看中了一幅,店主人不得不停下來與之討價還價。客人叫道:“我上次來你這里,每幅不過幾十元,時間才過兩三年,你的標價為什么翻了幾番?”店主人不慌不忙回答:“你上次來的時候,我才不過是個匠人,過了兩三年,我都成藝術家了,這作品能一個價嗎?”
是不是藝術家,這可能需要時間和行家來判斷,但是,木刻店的主人一把刻刀,游走在空白的木版上,除了腹稿,沒有任何參考。這些畫,仔細品味,還真有點高原的粗線條風格。到底應該賣多少錢,恐怕物價局都不好摻乎了。買家賣家,斗智斗勇,看誰勝在最后。
關鍵字: 東巴文字 麗江 活的水城 玉龍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