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啟運”的天安門城樓
天安門城樓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北端,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區域的分界點,面臨長安街。對面是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古代最壯麗的城樓之一。以杰出的建筑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這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并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天安門城樓圖案出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中。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
天安門城樓
應北京天安門地區管委會之邀,著名潮籍山水畫家馬流洲歷時半年創作了一幅高2.6米、寬5.8米的《江山永泰》圖,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中廳。從國慶前夕懸掛以來,每天接待了數以萬計的中外游客在畫幅前流連觀賞。
清朝滿清貴族入主中原后,為了達到其長期統治目的,除采用其它措施外,還在城門的名稱上大做文章。由于當時接連不斷的反清斗爭危及著滿清封建貴族的統治,清代統治者特別注重“安”與“和”的策略,以求得清朝統治的“長治久安”。
如清代紫禁城內“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即取內宮平穩之意。“承天門”更名為“天安門”,既涵蓋了“承天啟運”的命名意旨,又納入了“安邦治國、國泰民安”的思想,還有皇城的“地安門”、“東安門”、“西安門”三個門,都突出了一個“安”字,以示外安內和。
關鍵字: 北京 天安門城樓 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