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火
崇拜火是蒙古民族的古老傳統。在蒙古人看來,火是神圣的。一家一戶的祭火,有繼嗣之義,舉凡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圍繞火盆、爐灶,有著一系列祭禮和禁忌。
最隆重的祭火是在臘月二十三,傳說這一天是火神密仁扎木勒哈降生的日子。儀式非常隆重,往往在一兩天前就開始灑掃庭院、房屋,準備祭品。
傍晚,夜幕剛剛垂下,家主點燃一把香,繞行住宅一周,來到裝備好的火撐子前,舉香在火撐子左右各紅祭三匝,把香插在火盆內,祭儀便算開始。
火撐子,蒙古語叫突力嘎,是一種腰纏三箍,上有四個支撐點的火架子。 火撐子架在火盆上,里邊放干柴。有的不用火撐子,使在火盆里搭起四邊形干 柴架。把藍、白、黃、紅、綠五彩布條,掛在火撐子或木柴的四眉上,分別代 表藍天、白云、黃教、紅火、綠色的生命。
火撐子前,鋪一席白毛氈,擺一張木桌,白氈上用炒米撒成特定的圖案。桌子中央的一只碗里盛著炒米、 茶 葉、紅棗、黃油、羊胸脯肉等,上插燃燒著的香。桌上還有一個盤子,盛著綿 羊的四根肋條 、頸骨、灌腸、胸脯 、羊尾……裝盤的次序是用頸骨、肋骨墊 底,灌腸居中,再上是胸脯,最上是肥腴的大綿羊尾,盤中祭品在當晚的儀式 上用。碗中的祭品留待二十四日以后、大年初一以前,每日早晚兩次向火撐子 里投祭,火撐子里的火至少三天不斷。有的保持三個月,甚至到下一年祭火。蒙古人將最小的兒子叫守火盤的人,即含接續香火之意。
參加祭儀的主要是家主和男孩。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也可以參加,女孩和外姓回避。供品也不贈出嫁姑娘吃。祭火開始,參加者各端一個盛食品的小木盤或碗,坐地準備招福。
關鍵字: 傳統 傳說 民族 蒙古人 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