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公鎮
古樸蒼涼的普照寺
普照寺坐落在村西的高坡上。昔日以宏闊的神殿和幽深的環境聞名澤州。該寺依地勢高低而建,坐西朝東為一進三院。據清《鳳臺縣志》記載,此寺當年香火十分旺盛,善男信女朝拜進香者絡繹不絕。現院內還存有兩塊珍貴的古碑。一是“巴公鎮南北合社重修普照寺碑記,一是“巴公鎮南巴、北巴記略石碑。對考證巴公歷史沿革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
鎮北六公里處的崇壽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巴公鎮目前保存最為完事也是最具特色的一處廟宇。該寺創建于北魏,唐開元七年(公元719)重修,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重建,金、元、明、清屢有修茸。寺內北宋建造釋迦殿,北魏遺存的造像碑,唐代的石經幢及明代雕刻的精美石獅子,都是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
馬家大院南樓房
張家大院過廳房
鎮內除了恢宏的古建寺廟外,其民居建筑也十分考究。僅現存的官司宅民居就多達十幾處,而且風格迥異,建造精湛。其中位于南老街路東的“馬家院,為清順治壬辰科進士,官司居陜西略陽縣令馬如龍的府第。該院建于明嘉靖年間,共分為迎壁院、東西三院和書房院、花園六個部分。馬家院具有價值的當數建筑雕刻藝術。門樓上的垂花木雕、護門石雕刻的雙獅滾球及照壁上雕刻的“鳳戲牡丹、“喜鵲登梅、“雙貓撲蝶生靈活現、栩栩如生。樓檐、門窗、護欄上的木雕精湛絕倫。尤其門額上書寫的“橋梓恩榮和現存的“尚義、“芝
關鍵字: 巴公鎮 文物古跡 普照寺 馬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