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中的瑰寶古老而神秘的凌家灘
提到文物,有在博物館收藏的精美瓷器、玉器、青銅器,它們都是可移動的,還有一些不可移動的文物,像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等等。在安徽省,現有不可移動文物中的瑰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處。它們有的在田野里,有的矗立在山川,有的仍舊深埋于地下。它們有的并沒有絢麗的外表,但是它蘊涵著文化的傳承。今天,我們要帶您去坐落在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自然村的凌家灘遺址,為您敘述它的歷史、揭示它的內涵。 這就是凌家灘遺址所在的凌家灘自然村。這里的交通條件過去相對閉塞,還保持著農村原始的風貌。一條千年不息的裕溪河緊靠村南邊而過。 凌家灘發掘主持者張敬國教授:“這個凌家灘聚落中心 包括了墓地和紅陶塊還有就是生活居住區,在我們后來考古調查中,還發現了巨石文化,所以凌家灘遺址的內涵相當豐富,它是中國文明起源重要材料之一。” 凌家灘是1985年被發現的,它的面積有160萬平方米。從1987年到2000年,曾經發掘了4次。凌家灘遺址是距今5300年前,新石期時代晚期一處聚落遺址。凌家灘先民已脫離對自然和圖騰崇拜的低級階段,進人了高一級階段的文明社會。遺址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反映出的文化特征和性質,表明它是巢湖流域一支相對獨立發展的文化。 凌家灘最讓人注目的是它的玉文化,在出土的一千多件器物中,有近半數為玉器。凌家灘發掘主持者張敬國教授:“這個玉的工藝技術,玉的禮制,玉的上下等級使用,它代表了一種財富,代表一種權力,象征著一種文明的標志。” 凌家灘出土的玉禮器制品精美絕倫。有玉龍、玉鷹、長方形玉片、玉龜、玉人、還有大型玉鉞、玉戈、瑪瑙斧等等,這些發現反映了原始宗教在凌家灘社會組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玉龍的發現,表明凌家灘是中國龍文化起源與形成的重要源頭之一。在凌家灘自然村里及周邊還有一些碎石殘塊,猛一看毫不起眼,但村里的老人們說,在以前的時候,這些石頭可不是這樣的。 當地人回憶說,當時有幾十塊高2、3米、直徑1米,重十幾到幾十噸的巨大石頭豎立在凌家灘墓地上面,有的還有一些刻畫的紋飾,可惜的是在70年代被破壞掉了。在一戶村民房子圍墻角還可以看到當年一塊巨石殘存的根基。 凌家灘發掘主持者張敬國教授:“從這個位置一直到這個位置,3個人都抱不過來,這個底下還不知有多深,但有這么高。這個石頭起碼有10來噸重,這么遠怎么運來的,這里是不可能產石頭的。” 據專家推測,巨石的出現可能有兩種作用,一種就是觀察天文,一種可能用于祭祀。經鉆探發現,凌家灘的地表底下和裕溪河的河床底下還埋藏著許多巨石,也許這殘破的巨石文化今后會重新煥發光芒。 這個凌家灘遺址雖然經過了四次發掘,但大多還靜靜躺在還保持著寂靜風貌的村落下面。對于凌家灘,人們知道的還僅僅是一小部分,隨著的不斷發掘研究,將進一步揭示這古老文明源頭的發展與傳承
關鍵字: 博物館 古墓葬 安徽省 瑰寶 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