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丝袜高跟鞋,东北熟女BBWBBW喷水,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家庭影院vr大片,999zyz玖玖资源站永久无码

客(ke)服電話:400-099-2065

旅游產品分類

安徽首頁

當前位置:首頁 > 華東旅游 > 安徽旅游 > 安徽旅游游記

李鴻章府行記

新疆旅行網  時間:11-09  來源:  作者: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一 歷史的面目向來撲朔迷離,轟轟烈烈的事件、風云一時的人物,五十年、一百年,都未必能真正蓋棺定論。至于好事之徒將腐朽于地下的千年陳骨折騰得翻上幾個身,在今天也不算稀奇。 充滿血與火的回憶的中國近代史,自鴉片戰爭第一聲炮響至今,已經一百六十五年過去。雖然百余年時間相對于歷史并不算長。然而對于浪花般瞬間閃現于生命長河中的普通個體,卻已經足夠生死榮枯,演盡悲歡。于是,2005年初秋的某個中午,微不足道的某個小小個體,我,帶著點淺薄的歷史知識,和濃厚的好奇心,來到了位于皖中的李鴻章故居,探訪一百多年前留下的一點煙云陳跡。 朱紅門樓,黑漆牌匾,大大的金字鉻出"李府"的聲威,高高挑在門檐下的一排紅燈籠,還在暗示著當年的榮華富貴……兩只石獅守在門口,想來也曾是威猛兇狠,讓普通百姓望而生畏過的,如今卻只是靜靜地臥著,凝望人來人往的長街,不時有衣著新潮時尚的女子,光潔的裸臂上灑滿秋日淡金色的陽光,說笑著從它們的視線下走過。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這才發現,原來舊日的李府,竟然是和今天合肥市最繁華的商業街--淮河路處在同一座標上的。一邊是人聲鼎沸、紅男綠女,一邊是塵埃落定,靜穆蕭條,這樣巨大的反差,無形中讓人產生了點追古撫今的滄桑感。 拾級而上,一腳跨過門檻,眼前光線立刻幽暗了下來,一股清涼之意撲面,門內門外,一舉足間竟是兩個世界。售票處的阿姨大姐們,懶懶地靠在漆木椅子上,偶爾來人抬眼應付幾句,也是像與咫尺之外的繁華兩不相干似的。 舊時傳言,"宰相合肥天下瘦",廬州人士李鴻章24歲中進士,后來官做到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又任文華殿大學士,是位居首輔的當朝一品重臣。生前執掌宰相實權,死后據說留下了四千萬兩白銀的遺產,也算得上權傾朝野,享盡榮華了。李氏家族的兄弟們也都個個官居高位,俗話說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老家合肥的李家大宅,自然是建造得氣派非凡。深宅大院,鱗次櫛比,當時人稱"李府半條街"。 經過清亡、軍閥混戰、抗日、解放戰爭,直到新中國建立,又經歷了些風云世變,李府曾經的雕梁畫棟,已經有不少變成了公園、民居,再難尋見舊日痕跡。現存并開放的,只是李府原來的一部分。雖則如此,占地面積仍有兩千余平方米。 抬眼望去,在高聳的綠樹與舒展的芭蕉叢掩映之中,是座典型的明清時代江淮風格民居。坐北朝南,前廳后堂,布局嚴謹,幽靜深閎。門廳、過廳、中廳、天井、走馬樓,筆直地排列過去,隱隱有著肅然之氣。重新修葺粉漆過的雕欄畫檐,在溫暖寧靜的秋陽沐浴中色澤又是那樣鮮活。恍惚間,讓人忘了瀉地無痕的似水光陰。若此時有短衣小帽的家丁匆匆而過,或梳雙髻的婢女捧著食盒從走廓上說笑而來,大概也不會令人驚訝吧。 目光投向風雨飄搖的晚清時局,李鴻章的名字赫然橫亙:自進士及弟,參與曾國藩幕府,組建淮軍,與太平天國、捻軍作戰起家,大興洋務,籌建軍工,挖煤修路,創辦民用企業,培養新式人才,主持外交……親手建立了中國第一支海軍力量--北洋水師,又親眼看著這支耗盡財力心血,當時號稱亞洲最精銳的海上武裝在甲午之戰中毀于一旦;作為外交代表在與列強的談判席上一分一厘地爭論,又親手簽下了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曾長期背負賣國賊、漢奸的罵名,卻不時又有人嘆其才干,憐他為國的苦心。生前榮辱,身后是非,功過如何評論?很多時候,并非簡單的三言兩語就可以概括。1901年,當李鴻章以七十八歲年齡病逝于北京時,國外報紙驚呼"中國第一人"已失去。時值八國聯軍侵華,西太后慈禧于逃亡途中無計可施,緊急電召外事活動老手李鴻章赴京向聯軍求和。李鴻章再次被他的主子推上了喪權辱國的風頭浪尖,終因不堪列強的步步威逼而吐血病亡。梁啟超曾說:"現在政府失一李鴻章,如虎之喪其倀,瞽之失其相,前途岌岌,愈益多事。"關于李鴻章在晚清時局中的地位,這是種很形象的說法。 二 邁向過廳大門,迎面一座巨大的木制屏風,上書金色大字"晚清軍政重臣李鴻章"。 過廳本是舊時客人來訪時休息稍候,待傭人通報后再入中廳與主人會面之處。現在兼作了展廳,四周懸掛密密麻麻的各種文字、照片史料及實物,詳細地介紹了這位"軍政重臣"的的生平事跡。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李鴻章的青少年時代"、"李鴻章與淮軍"、"李鴻章與洋務運動"、"李鴻章與外交以及毀譽參半的一生"。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獨自走在光滑潔凈,光可鑒人的青石磚地面上,雖然盡量放輕了腳步,腳上的半高跟皮鞋仍然敲出了清脆的聲音,讓人心里有些惴惴,生怕驚擾了這里的幽靜。環視四壁,墻燈照耀下,泛黃的照片里長袍馬褂、頂戴花翎或鳳冠霞帔的人們,骸骨只怕早已化為塵土,目光卻仍舊在這狹小的空間里穿越時空,或炯炯有神,或安靜茫然地直視過來。而每一束目光,每一件實物,都聯結著那些每個中國人永不能遺忘的歷史片段。一時間,厚厚沉沉,轟然地壓下,令人難以承受。 這邊,透明的玻璃櫥里,墨筆正楷謄就、白紙黑字的是舉人名冊、鄉試名單。有清一代,將摧殘人性、壓制思想自由的八股取士制度發揮到了極至,在高中狀元的鑼鼓喧天、舉家歡慶聲中,多少"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文字獄,多少科場冤案,還有多少人的十年寒窗,一世潦倒,血痕淚跡,就這樣悄然湮滅。 那一年,自小聰穎被鄉人目為神童的李鴻章入京應順天鄉試,一舉中式,其時年齡只有二十歲。四年后又以二甲第十三名考中進士,可謂年少得志,春風得意。"遍交海內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青年李鴻章在赴京途中,背著身后無數鄉黨艷羨的目光,曾踟躇滿志地如是說。是的,這個雙眉濃重,額角廣闊的年輕人,作為一個幸運兒,將從此成為中華帝國龐大的國家機器之一員,為他的人生展開不懈奮斗。然而,此刻的他一定示曾想到,這架機器早已從內部運轉不靈,這條曾經騰飛于亞洲的龍早已老朽病危。 再過來,燈光下懸掛一套清朝士兵的盔甲。和想像中的鏗鏘鐵甲不同,它看起來竟然,分明是如假包換的布質品。原來,清朝軍隊大量使用的是"綿甲",用厚實的綿或絹類布料制成,內里鑲嵌鐵片,用銅釘固定,這就可以解釋布面上那些密密麻麻小金屬圓點存在的原因了,可不是因為將士們都喜歡蟾蜍這種動物喔!這種綿甲防寒效果不錯,很適合穿上在北方活動。厚綿布中密嵌著的鐵甲葉,對冷兵器和火器也有"一定"的防護能力。 綿甲的旁邊,便是長刀短劍,它們的主人早已不知何處去,也許已是無定河邊的枯骨。屬于戰爭的凜冽寒光已經在歷史的灰塵中被腐蝕殆盡,這些刀劍現在都是副破銅爛鐵的樣子。其實既便在當年,當中國的火藥飄洋過海來到歐洲,漸漸演變成帝國主義的長槍短炮,用以轟開用煙花鞭炮粉飾盛世太平的中國大門;當以騎射而立國的滿清統治者,閉關鎖國,嚴禁海市,頑固地堅守著老大帝國的傲慢;當冷兵器與農業社會遇上火器和資本掠奪……我們用腳趾也可以想像得到,穿著綿甲,揮舞著刀劍起來保家衛國的中華將士們,如何在洋人紛飛的槍彈面前無助地血肉橫飛。 不論何時,對于一個稍有點良知的中國人,這段深陷于哀號與血淚中的歷史,都是不堪回首而又永遠不能忘卻的。當站定在這個展櫥前,燈光明亮,四周潔凈,有旅游團在導游小姐的帶領下腳步聲嘈雜地進入了展廳,解說聲,人們的笑語聲,剎時使氣氛熱鬧起來。然而那如同吸入了太多塵埃而被嗆得喘不過氣的感覺依然存在于心。 李鴻章的真正發跡是從在家鄉合肥收編地方民團,組建淮軍開始的。這支軍隊紀律嚴明,軍容整肅,在清廷圍剿太平天國軍隊的戰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也是第一支聘請洋教練官為其訓練新兵的隊伍,""虛心忍辱,學得洋人一二秘法"",李鴻章很快就用洋槍洋炮和西式軍訓方法將他的嫡系軍隊改造成了一支精銳之師。 從實戰中領悟到"練兵以制器為先",大興洋務,創辦近代軍事工業的方針,也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形成,并列入李鴻章的行動計劃。江南制造局、金陵機器局、天津機器局,中國近代早期四大軍工企業,由李鴻章著手創辦了就有三個。可以說李鴻章是中國近代軍工業的創建人。 展柜里,一柄由天津機器局制造的火槍靜靜橫陳,槍上布滿銹跡,槍身竟有兩米多長,這就是被俗稱為"二人抬"的抬槍。這家伙體形笨重,當年卻是清軍步兵的常備武器。它也是一種中國獨有的武器。使用時需要兩人共抬,一人肩扛槍筒,一人負責點火或擊發。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就已經廣泛為清軍裝備。最初多為前裝滑膛、散裝黑藥、火繩點火,后來各大軍工廠開始仿照英法德美等國制造各種類型有擊發機構的前裝和后裝抬槍。甲午戰爭中抬槍作為一種步兵支援火力被北洋陸軍大批裝備,戰后因過于笨重且射擊精度差而逐漸被淘汰。 師夷長技以制夷,臺槍的發展歷史,生動地印證了包括李鴻章在內的軍政重臣們,為支撐大廈將傾的清王朝,是如何違背祖宗遺訓,被動或主動地走出了變革的第一步。可惜,包括李鴻章在內,都沒有真正認識到回天無力的真正原因。當一個人病入膏肓,當面對一個從內部腐爛變質了的政體,再精湛的外科手術也不過小修小補,無濟于事。 三 "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這是李鴻章對自已一生事業的評價。評價李鴻章一生的得失功過,洋務和外交,是其生時即毀譽參半,身后更評說紛紜的最關鍵所在。展廳里,占據了一面墻的是李鴻章的外交生涯。 這也是一面恥辱之墻。發黃的照片、陳舊的紙張,觸目驚心的是那一筆一畫所有中國人回避不了逃脫不開的記載:《馬關條約》,向日本賠款2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及臺灣澎湖;《中俄密約》,租借膠州灣;《辛丑條約》向八國聯軍賠償白銀4億5千萬兩……臨死前一小時,床頭仍站著逼迫他在以圖侵占中國東北的《道勝銀行協定》上簽字的俄國公使。半生在內憂外患中左右支絀的清國重臣,就這樣帶著無盡的屈辱與氣惱,死不瞑目地離開了人世。 雖然李鴻章也曾與列國簽訂過一些平等互惠的條約,但在由他親筆簽字畫押的整個中華民族的恥辱柱前,那些幾乎是微不足道的。據時人記載,李鴻章本人在與洋人打交道過程中,從來未曾有卑詞令色,反而以傲慢輕忽著稱,但這又有什么用呢?落后則挨打,可以想像,一個曾經目空一切,如今卻病弱垂亡的國度,作為它的代言人,向來心高氣傲的李鴻章,卻屢次不得不面臨戰敗的屈辱,心中是什么樣的滋味。 當康梁等維新志士進行戊戌變法失敗,而流亡海外時,時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卻一再拒絕慈禧捕殺康梁余黨的命令。不僅如此,剛從歐美諸國周游訪問歸來的他,對西方社會的體制產生了濃厚興趣,甚至大聲疾呼:"五洲列國,變法者興,因循者殆"。 也就是從此以后,李鴻章堅定了強兵富國的思想。開礦,修鐵路,辦民間企業,建學堂進行新式教育,選送子弟出國留學……“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可惜,連這治標不治本的藥劑到來的也是為時晚矣。還是也曾對所謂的"維新"抱有幻想,天真地以為不動搖封建王朝根本,就能補天裂的梁啟超,在經過了流亡、反省、對比中西方政治格局之后,說出了這樣的話:"不識國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勢,不知政治之本原,當此十九世紀競爭進化之世,而惟彌縫補苴,偷一時之安,不務擴養國民實力、置基國于威德完盛之域,而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 這是李鴻章的失敗原因,也是當時曾滿懷雄心的維新派、洋務派、清流們終于失敗的原因。歷史的車輪無情向前,無論你有多么良好的愿望,不能順應潮流者必將被擲于飛轉的輪下,這是鐵的定律。 順著墻上的相框一個個看過來,聶士誠,血戰八里臺;丁汝昌,甲午戰爭中死守劉公島;沈葆楨,近代海軍創辦人之一;劉銘傳,臺灣建省后首任巡撫;丁日昌、張樹聲、吳佩孚、袁世凱……以李鴻章為核心的淮系集團及由之而衍生出的北洋派系,對于晚清之后中國的時局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數著那些熟悉的名字,回想那一幕幕風云變幻,誰說這小小的展廳中,不是濃縮了一部中國近代史的縮影呢?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四 從陳列廳走出,我不由地搖了搖頭,在一叢叢的萬年青前輕輕地跳了幾下,似乎就此可以抖落蒙在心頭那歷史的塵埃,擺脫身后那些舊照片里投射出的沉重目光。 來到又稱為“福壽堂”的中廳。堂高9米,宮燈高懸,房梁全是斗榫,不用一枚釘子。大梁兩頭都雕成象頭形,寓意吉祥(象)。正上方的橫梁上雕有"佘太君祝壽圖",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每扇格門上都雕刻了或花朵,或人物,或祥獸的各種圖案,形態逼真,精美典雅。中廳上方的長幾上,擺有一只古鐘,左邊一面鏡子,右邊一面屏風,寓意這具家宅"終(鐘)生平(屏)靜(鏡)"。中廳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構成一個開間,木柱的一左一右,各為一個開間,加上東西兩面廂房,形成了明三暗五格局。 中廳是舊時主人見客的所在。客至奉茶,賓主交言。清代官場中有端茶送客的習俗,即身為主人一般是泡茶不喝的,當主人舉起茶杯作欲喝狀時,多半就是意味著下“逐客令”了,傭人會立刻高呼“送客”,這時再臉皮厚的客人,也只得起身走人。李氏家族顯赫一時,交游廣闊,這間富麗堂皇的中廳里,大概上演過無數幕這樣端茶送客的好戲吧。 東廂房是書房,清雅疏闊,青磚漫地。里面的博古架稱為"過橋式",左右兩部分正好可以重合在一起。原理出自中國古代陰陽互補理論。左邊擺放的楠木書架,正好可以裝下一部《二十四史》。當然現在書已經沒有了。案上倒是鋪陳著精美的文房四寶,鎮紙、筆架一應俱全,仿佛主人只是暫時離開。 福壽堂前的天井里,有一口青石砌就的古井,井欄離地面很低,大約是防止游人不慎跌入,井上覆蓋了粗大的鐵網。好奇地趴在井口向下望去,極深處一點幽幽的水光,似有若無地波動,好似一只在歲月另端凝眸的眼睛。這樣的古井最易引起現代人的的暇思,似乎隱藏著無數深宅大院的艷事奇聞。當夜深人靜,月明星稀,會不會有長發拂地的年輕女子,在這井畔梳著她的萬縷青絲? 推開把前院與后宅嚴密隔開的屏門,即是典雅古樸的小姐樓,是李府女眷居住的地方。樓與前院中間有道墻,墻中間的門,便是過去人們常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二門了。墻門把小姐樓與外界嚴密隔開。男子嚴禁進入二門半步。 小姐樓又叫“走馬樓”,造型獨特,是一封閉回廊式木樓,樓下正中的一方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符合陰陽調合之風水學。從樓側拾級而上,木制的樓梯在腳下發出咚咚的聲響,低頭看自己的一身打扮,短背心,加牛仔褲,身上晃晃蕩蕩地背著挎包、相機,面對這眼前的回廊四合,雕欄玉砌真是十分地唐突。想來,只有那繡襦羅裙,環佩叮冬的大家閨秀,在侍女的攙扶下,倚樓望景,或溫文地坐在廊前刺繡,才是最協調的吧。 樓上正中是老夫人所居。東首第一間則據說是李鴻章最愛的幼女菊耦所住。房間里擺放著古老的繡床,潔白的羅帳飄拂,雕花的紅木梳妝臺前擺放著粉彩瓷礅。 關于這位菊耦小姐,還有個浪漫的故事。據說,才子張佩綸因中法戰爭失利被流放東北三年后回京,投到到李鴻章門下主管文書。一天,他早早來到府內,突然在李鴻章身邊看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姐,小姐見有人來,翩若驚鴻地離去,原來竟是中堂大人的嬌女。張佩綸就有些神魂不定了,一偷眼發現書桌上有卷詩稿,字跡娟秀分明是女子手筆,就趁李鴻章不注意抽出來一翻,竟翻到了兩首詠時事的詩,詠的正是張佩綸兵敗疆場之事。詩中頗有憐才之意,可憐張佩綸這幾年,顛沛流離,受盡世人嘲罵,哪曾見到過這樣貼心貼肺的話,當時感動得眼淚嘩嘩。李鴻章一看,索性將女兒許配給了他。 張佩綸的確是個飽讀詩書的才子,在晚清政壇屬于激進主張,抨擊時弊的清流一脈,與張之洞齊名。1884年,中法關系緊張,因直言敢諫而在朝廷內樹敵過多的張佩綸被派往福建會辦海疆事務。正是這一去使他半生清名毀于一旦。中法馬江之戰中,張佩綸戰前輕敵,臨戰怯敵,指揮失當,致使福建船政水師幾乎全軍覆滅,自已倒逃了性命。可謂豪氣沖天而去,狼狽逃竄而還,據目擊者形容,當時此人頭頂破銅盆,奪命狂奔——這也許是夸張其詞,然而書生意氣誤國,卻是鐵板釘釘的事實。 張佩綸其貌不揚,比李菊耦大了十七歲,而且剛從流放地放歸,是刑滿釋放人員,怎么看,這樁婚事都十分奇怪。以至有人作對聯嘲笑道:“老女嫁幼樵無分老幼,東床變西席不是東西”,還有人作詩說:“蕢齋學書未學戰,戰敗逍遙走洞房”,極盡挖苦之能事。 李鴻章如此選婿,大概也有他的考慮。以李為代表的洋務派,在朝廷上的對頭,即是抱著書本正氣凜然,彈劾高官大佬不遣余力卻很少實務能力的清流人士。兩派之間勢如水火,互相制肘,但作為清流主將之一的張佩綸,卻不僅入李鴻章幕府,更成為其乘龍快婿,就中微妙之處值得玩味。才子佳人的浪漫,逃不過政治聯姻的手腕。不過,中年的張佩綸對青春貌美且有乃父之風的李家小姐,倒是承迎疼愛有加,溫柔鄉里,伉儷情深。 小姐樓上,開設有陳列室,存放李氏家族的照片與資料。滿壁照片,有兩個熟悉的女性面孔,引起我久久注目。一個,就是曠世才女張愛玲—張佩綸與李菊耦的孫女,李鴻章的重外孫女兒。在一片男性軍政要員中,又看到了她那張著名的以手叉腰,昂首斜睨“玉照”,心中的驚喜難以言說。張愛玲出生之時,張家已經走向敗落,她自小受西方留學歸來的母親影響,養成了反叛和冷漠的個性,長大后更是著名的亂世“臨水照花人”,于時局政治不大放在心上。別說曾外祖父李鴻章的生平曲折,便是祖父母一輩的浪漫傳奇,到她那里,也不過半溫半熱地還原成了凡俗生活中的雞毛蒜皮。不過,李家后人中,也就這位最為離經叛道的女孩兒,名氣最為響亮了。 另一位,則是北洋水師將領謝葆璋的女兒謝婉瑩,即后來的文學家謝冰心。照片上的婉瑩面容稚嫩,還是十三四歲的少女。在后來的文章中,冰心屢屢提到她童年時生活過的煙臺海邊。她的父親在那里創辦了著名的煙臺海軍學校。小冰心經常穿著特制的海軍服,隨父親登上戰艦,聽父親講述當年黃海之上的慘烈戰事,追憶那些壯烈犧牲于甲午戰爭中的同袍……海浪聲里,一代中國軍人的強國夢,深深打動了小女孩的心,一直到年邁,冰心仍然對中國的海軍有著特別的感情。 和生活在小姐樓里的奶奶、母親輩們相比,她們的一生色彩更加豐富,更有獨立自主的選擇權,她們用自己的方式,在政治家族沉重的底色上,畫上了或奇詭艷麗或溫婉秀美的一筆。 在小姐樓的樓梯邊為自己拍了張留影,然后,收起相機,迎著絡繹不絕的游客,向來路走去。正是下午游人最多的時段,導游小姐清脆的語聲在墻邊廊下回蕩,我的行記也到此該結束了。回首望去,還是同樣的畫檐,同樣的回廊,這百年的老宅一片祥和清平。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關鍵字: 中國近代史 歷史 李鴻章 風云
相關線路
在線評論

  驗證碼:驗證碼    匿名發表

聯系我們
  • 新疆中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 0991-267100018999981856
  • 0991-231032518999832796
  • 18099695348
  • E-mail:tour@8tdc.com.cn
  • 地址:烏魯木齊市(shi)沙依(yi)巴克區伊寧路89號新豐大廈A座7樓
酒店住宿所有酒店

五星級四星級三星級二星級經濟型

聚龍大酒店

聚龍大酒店

已有 286 人關注
黃山北海賓館

黃山北海賓館

已有 277 人關注
黃山高爾夫酒店

黃山高爾夫酒店

已有 341 人關注
美食餐飲所有美食

乳仔牛米粉

乳仔牛米粉位于南山路105號蚌山

八+八冷熱飲

特色:小吃

披云徽菜館

黃山披云徽府菜館坐落在屯溪區濱

陸和村土菜館

特色:冷飲土菜徽菜
安徽游記所有游記

中國保存最完好的

到達神秘古樸的呈坎是一個細雨霏

渾然天成的水墨畫

宏村是一座迷宮,一不小心就會迷路

迷失在古村的幸福

宏村是一座迷宮,一不小心就會迷路

暢游黃山的三奇四

黃山位于安徽省黃山市,有“天下第
出疆旅游電話:0991-2671000 0991-2310325 18999981856 新疆散客旅游電話:0991-2310325 18099695348 1899983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