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記金山寺
金山只有不足百米高,但山上密布寺廟幾乎難見裸露山地,果然不負“焦山山裹寺 金山寺裹山”之說。江天禪寺依金山面西而建,大雄寶殿的門外兩邊各有浮雕一塊。據導游介紹,左邊畫著兩個和尚與兩個穿著盔甲的人的那一幅是關于道月和尚與岳飛的故事,右邊一幅畫著兩個和尚,一位老人、一個小孩和一條蛇的是關于寶志和尚為梁父子驅蛇妖的故事。傳說金山頂上原有七峰嶺,岳飛當年接到朝廷12道金牌回當時的南宋都城杭州,路過金山寺,請其好友道月方丈為其解一個夢,說是昨天晚上在揚州夜泊瓜洲時夢見兩只狗在對話。道月方丈聽后大驚,說兩犬對言乃“獄”字,此次回京必收牢獄血光之災,勸岳飛剃度出家莫回杭州。岳飛想到背上母親所刺“精忠報國”,堅持無愧于天,將軍應戰死疆場,決定回朝復命。臨走道月送岳飛七言詩一首“風波亭下浪滔滔......”告戒小心他人陷害。后岳飛被害風波亭,秦檜聽說道月曾識破機關,遂命人捉拿。道月早就算好秦檜會來加害,不慌不忙告訴眾人安排事宜,捉拿的人趕到后,眼睜睜看著他向西方飛逝而去,無影無蹤。有人告訴秦檜,說金山風水絕佳,其七峰嶺上七峰聳立表示將出七代高僧奇人,秦檜聽后大怒,命人將七峰鏟平。故今日金山已成平頂,后人在慈壽塔西北建七峰亭以紀念七峰。慈雪閣 又稱東坡閣,傳說蘇東坡輸玉帶給高僧佛印就在此處。在慈壽塔下的展廳里,確實有東坡先生的玉帶,以及與之并稱金山四寶的西周遂啟祺鼎、相傳諸葛亮發明的東漢銅鼓和明代著名畫家文征明所繪的金山圖。法海洞 金山還有法海洞、白龍洞、朝陽洞和仙人洞“四大名洞”。其中法海洞最為有名,洞中供奉著法海和尚的石像,神情肅穆,有人說他是在懺悔,在閉門思過;有人說他在悟道,悟佛。二說不一源自對法海的評價:據史載,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時宰相裴休之子。他初來金山時,寺廟傾毀,雜草叢生,半山崖有一條白蟒蛇經常出來傷人,百姓不敢上山燒香。法海勇敢地與白蟒斗法,將白蟒趕入江里。他燃指一節,立志修復古剎。在僧徒和周圍群眾的支持下,法海修廟蓋屋重續香火,被稱為“開山裴祖”。法海圓寂后,弟子們在他坐的石洞里雕了這尊法海石像供奉他。而流傳民間的《白蛇傳》卻使法海和尚成了自恃神通廣大,干涉青年婚姻的千秋罪人,魯迅先生在《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也對法海和尚進行了猛烈抨擊,嘲笑他是蜷縮在蟹殼內的小蟲。二說孰是孰非,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身后是非誰管得,滿場聽說蔡中郎”,陸游的嘆惜正好解析了歷史和民間對法海的評價。其實在我國浩如煙海的歷史中,埋沒本來面目,“享受”世人垢罵“待遇”的遠不止法海一人:《琵琶記》中的蔡伯喈,《秦香蓮》中的陳世美,《釵頭鳳》中的趙士程…好在金山寺佛法無邊,面對孰是孰非的矛盾自有化解奇招:法海洞前看法海,笑罵由人,但須施舍——往洞里擲錢,多多益善——也算是出家人“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的章法,只要有錢,自可修廟,善哉,善哉。中冷泉 又名南零水,早在唐代就已天下聞名。劉伯芻把它推舉為全國宜于煎茶的七大水品之首。中冷泉原位于鎮江金山之西的長江江中盤渦險處,汲取極難。“鍋瓶愁汲中濡(原字“而”為三個“口”字)水(即南零水),不見茶山九十翁”。這是南宋詩人陸游的描述。文天祥也有詩寫道:“揚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男兒斬卻樓蘭首,閑品茶經拜羽仙。”如今,因江灘擴大,中冷泉已與陸地相連,僅是一個景觀罷了。
關鍵字: 大雄寶殿 故事 焦山 畫 金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