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磯隨感(上)
燕子磯隨感(上)滾滾長江自青藏高原而出,一路曲轉流廻,奔騰而下,不知穿越了多少山陵溝壑,在大江兩岸造就了多少雄奇美景。南京的燕子磯與湖北的城陵磯、安徽的采石磯統稱為長江三大名磯,因燕子磯位于長江南岸,又被世人稱為萬里長江第一磯。我們來到燕子磯公園時已近下午四點,游者寥寥,也留下了較多觀賞風景的空間。燕子磯位于直瀆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臨空,遠望就象是燕子展翅欲飛由此而得名。一峰飛插長江里,其勢翩翩如燕子;臨江峭壁不知數,第一玲瓏燕子磯。進得園內,見一道陡曲的石砌山徑,上書南巡蹬道四字,原來這就是當年皇帝登磯頂的道路。南京自古為六朝金粉之地,燕子磯因其景色壯麗,引來眾多文人名士吟詩作賦,帝王將相們也多有登臨。公園里峭壁古石,綠株蒼翠,曲折回廊掩映其中。拾級而上,走百來級臺階一直登臨磯頭,這是燕子磯的最高處。眼前是豁然開朗,浩瀚波渺,大江東去,浩浩蕩蕩,一瀉千里。磯頂修建有座御碑亭,亭子里高達四米的巨碑上是乾隆手書的燕子磯三個大字。乾隆六下江南,曾五次登磯,每次都有題詩。御碑的側面與背面,都刻著乾隆皇帝題的詩詞,其中有一首七絕:當年聞說繞江瀾,撼地洪濤足下看。卻喜漲沙成綠野,煙林相鑿久相安。御詩的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盛世皇帝的那種自得和悠然。傳說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也曾微服來此一游,并留詩抒發開國之君的豪邁情懷:燕子磯兮一秤砣,長虹作桿又如何?天邊彎月是掛鉤,稱我江山有幾多。我站在御碑亭上,極目遠眺,宏偉的長江二橋如彩虹般橫跨在壯闊的江面上,江水中百軻爭流,對岸的沙洲蔥蔥欲翠,好似綠色的大絨毯。俯瞰足下,壁立千仞,驚濤拍岸,波濤如怒。磯石上留下無數鎖舟鐵鏈掛出的錨眼,令人能想象出當年這里作為古渡口,檣桅如林、帆影蔽天那種十分繁華的景象。從御碑亭走向磯頭,呈現在眼前的是形狀各異的礫石,錯落層疊,當中有一石內凹外圓,酷似古代酒樽,這便是有名的李白酒樽石。李白曾多次泛舟長江,登臨燕子磯,寫下吞江醉石的題壁。迎面一陣陣烈烈的江風,吹得我是心懷大暢。滾滾的濤聲從腳下悄然流去,仿佛在訴說著燕子磯無數滄桑往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硝煙里,英國侵略軍在燕子磯搶灘登陸,直逼南京,迫使清廷簽訂《南京條約》,中國自此開始了飽受列強凌辱的歷史。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領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殺慘劇,數萬同胞的鮮血染紅了燕子磯的江灘。玲瓏如燕的燕子磯,承載了民族眾多的恥辱痛苦,赤色的砂礫巖壁,昭示著血與火的歲月。燕子磯公園大門南巡蹬道蹬道上方磯崖多碑刻臨江亭山上御碑亭乾隆手書的燕子磯滾滾大江東去江邊游人不多遙看長江二橋峭壁上的觀瀾亭飄然欲飛崖壁石刻新筑的路大江水天一色
關鍵字: 城陵磯 奔騰 燕子磯 穿越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