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徐州博物館
徐州博物館的玉器展廳是我最喜歡的參觀所在,當你流連在那些精美無比的古玉面前,無不被古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藝所折服。我每一次參觀,都會有不同的收獲,感覺在那里工作的工作人員真是幸福,能夠與那么多精美古玉朝夕相伴,真的是太幸運了,我好羨慕他們。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徐州博物館建于1960年,坐落在風景秀麗的云龍山北麓,由陳列樓、土山東漢彭城王墓、清高宗乾隆行宮三個展區組成。占地面積3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2000平方米,展廳面積3000余平方米。 玉飲酒器,青白玉,半透明,溫潤光亮,新疆和闐玉料。由器蓋和器身兩部分組成,蓋有子母口,與器身相扣合,器身通體飾交錯勾連紋,下有獸頭狀三小足。蓋部中心作浮雕的柿蒂花瓣,周圍環雕三朵渦形波浪紋。類似的玉卮在國內僅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傳世一件。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蟬又稱“玉琀”。古人死后含在嘴里,認為可以防止身體內精氣外泄,而且蟬是可以脫殼的,人死含住蟬,又有寄托象蟬那樣脫殼再生之意。該蟬和現實生活中的真蟬一樣大小,刻畫逼真,神情畢肖。雙晴凸露而有神,尾稍上翅而欲啼。楚王御府庫內玉耳杯中發現,為楚王陪葬之用,共出土三件。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螭龍玉飾(通高21.5、上寬7.2、下寬4.2,榫寬2.6、厚0.5-0。6厘米)青白玉,通體拋光,潤滑有玻璃光澤。總體若倒梯形,母題是鏤空的一條游動回轉的螭龍,邊有草葉形花飾。下端有一帶圓孔的插榫。推測該物應為漢代盛行的玉劍飾物。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玉龍公元前2世紀1994-1995年獅子山楚王墓出土(這件玉龍也是徐州博物館的館徽) 此玉龍造型為單體龍,身體騰卷呈“s”形,又稱“s形龍”,繼承戰國玉龍的雕琢風格,采用陰線刻、浮雕和局部透雕等技法,把龍潛深淵,蟄伏待時的意蘊刻劃得淋漓盡致。這種形制的“s”形玉龍只見于西漢早期的王侯墓中,玉龍的形象逐漸脫離戰國玉龍的多曲折造型,采用鏤雕、浮雕和圓雕相結合的“凹弧面多視點”技法,使玉龍在平面中顯現出較強的立體感。西漢早期的玉龍著力于龍的力量、氣勢的表現,與西漢中期以后突出表現龍的溫順、靜謐的藝術風格迥異。該玉龍眼角處有一穿孔,說明它是佩戴用玉。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玉熊鎮公元前2世紀1986年北洞山楚王墓出土 玉熊鎮為青玉質,采用圓雕和局部線雕相結合的手法,線條圓潤洗煉,將熊刻劃得生動傳神。楚辭《九歌·湘夫人》“白玉兮為鎮”之句,王逸注:“以白玉鎮坐席也。”玉鎮用于鎮坐席,多以動物為模仿對象。徐州出土的玉鎮都為楚王御用,形體碩大,氣勢不凡。玉熊脖頸上戴有項圈,表明熊在當時可能是楚國王室馴養的寵物。 550){this.height=550/this.width*this.height;this.width=550;}">
關鍵字: 云龍山 博物館 工作人員 徐州 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