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龍宮洞
龍宮洞
龍宮洞長達2700米,洞中有大量石鐘乳、石幔、石筍等。主要游覽點有前廳、甬道、東宮、西宮和正官。前廳并列著3根石筍,好似三尊鬢須斑白的壽星老人。東宮鐘乳石千姿百態,在霓虹燈照射下顯得絢麗奪目,令人眼花繚亂。西宮一石筍和洞頂鐘乳石緊密銜接,頂天立地,如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下壓一石龜。鼓樂廳的鐘乳石形同巨大瀑布,實由數百片鐘乳石組合而成。正宮距人洞口約1100多米,長80米,寬70米,高60米。宮頂石鐘乳下垂酷似宮燈,壁上花紋斑斑。中央龍王寶座,左有擎天柱,右有石鼓,可謂造化之妙,不可言喻。
位于彭澤縣城西南36公里的烏龍山麓,是1978年新發現的山底溶洞。因山洞酷似古典小說《西游記》中所描述的東海龍宮,故名龍宮洞。龍宮洞東距石鐘山43公里,東南距景德鎮90多公里,均有班車可達。 龍宮洞長達2700米,洞中有大量石鐘乳、石幔、石筍等。主要游覽點有前廳、甬道、東宮、西宮和正官。前廳并列著 3根石筍,好似三尊鬢須斑白的壽星老人。東宮鐘乳石千姿 百態,在霓虹燈照射下顯得絢麗奪目,令人眼花繚亂。西宮一石筍和洞頂鐘乳石緊密銜接,頂天立地,如東海龍王的定海神針,下壓一石龜。鼓樂廳的鐘乳石形同巨大瀑布,實由數百片鐘乳石組合而成。據考察,廬山地區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著厚實的石灰巖。以后海底上升形成陸地,石灰巖藏在地殼里,約在幾十萬年前的冰河期,地下水下降,溶洞干涸,雪水滴落,慢慢地形成石灰溶巖,此即龍宮洞形成的科學說法。龍宮洞風景管理處近年來積極開發新景點。1992年開放 玉仙洞后,1993年又重修始建于蜀漢建興五年(227年)的 千年古剎仙真巖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等。整座建筑群 金碧輝煌,雄偉壯觀。與龍宮洞、玉壺洞(游船)、玉仙洞、仙真巖鬼域、西游記系列神話傳說宮等聯成一體,共迎佳賓游覽。
很久以前,島上有一對相好的青年,男的叫依籃,女的叫依尾,兩個人除打漁織網外,都學得一套打石手藝。依然長得人高馬大,身材魁梧,雙臂有千斤之力,依尾外表裊裊婷婷,分外標致,性格卻異常剛烈。鄉親們都羨慕地稱他們是天生的一對,地造的一雙。
那年,老天爺不作美,數月不見滴雨,島上草枯黃了,樹枯死了,所有的井都干涸見底,漁民成群結隊到幾十里外挑水。一碗水早上洗臉,中午洗手,晚上洗腳,還舍不得倒掉,真是滴水貴如油。依籃和依尾這一對戀人雖然一天到晚唇齒干焦,口渴得要命,但是他們的心中卻掛念著缺水的鄉親。每天黎明,太陽剛從海面爬上來,這對戀人早已扛起鐵錘、鋃頭,從島的西邊走到島的東邊,又從島的北邊走到南邊,全島走遍了,也找了好幾個地方打井,可惜是瞎子點燈白費蠟,所有的井流不出一滴的水。可他們并不灰心,依舊天天在島上轉悠,尋找水源。
一天,島上一位年過百歲的老漁民告訴他們,島上石洞內長著一片綠草,依籃依尾一聽大喜過望,依尾說:“有草的地方一定有水”。三人即刻趕往石洞;往里一瞧,“糟糕”!老漁民失聲大叫,原來石洞內臥著一條孽龍。只見頭大如斗,睛鼓如鈴,尾長如帚,怎么辦?依籃依尾同聲說:“這唯一的水源不能讓孽龍占據,把它趕走!”二人能斗過龍嗎?老漢驚疑參半。依籃堅定地說:“鄉親們要渴死了,就是豁上這條命,也要奪回水源。”老漁民握著依籃的手說:“孩子,上天會保佑你們的,我小時聽前輩說,龍最怕牛筋,你們把牛筋搓成繩,或許有用”。
說干就干,鄉親們幫這對戀人找到了許多牛筋。但只有依籃依尾手勁大。才能把它搓成繩子。他們搓呀搓呀,從日出搓到日落,星移斗轉,潮漲潮落,一條三丈多長的牛筋終于搓成繩子。天剛麻麻亮,這對戀人就急不可耐地趕往石洞,依籃大喝一聲:“孽龍,還我石洞!”話音剛落,抽繩揮打。這牛筋繩果然威力無比,洞內砰然作響。如霹靂電閃,可惜牛筋繩短了點,抽不到孽龍身上。那孽龍正在酣睡。聞聲而驚,急忙用尾迎擊。龍鱗擦過依籃的右眼,頓時血流如注,依籃便瞎了右眼。
斗龍失利,依籃并不氣餒,依尾見依籃負傷內心慘痛,淚水叭叭直流。但為奪回水源,倆人依舊搓起牛筋繩。搓呀搓,搓成了一條四丈多長的繩子。依尾一丈量,說:“這回可不怕孽龍了。”倆人再次持繩來到石洞,二話不說,依監揮繩抽打,這下子孽龍可受不了。被牛筋繩攔腰抽斷龍骨,孽龍負痛大吼一聲竄出洞口,還未等它騰身入海就躺在沙灘上紋絲不動了。可是依籃過于性急,就在孽龍竄出洞口的剎那間飛奔入洞,龍鱗又擦過他的左眼,血像泉水流個不止,昏死在洞底,依尾猛撲在心愛之人身上,呼天喚地嚎啕大哭,直哭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眼中滴出血來,終于倒在依籃身邊。頃刻,依籃依尾血淚灑落的地方,沙土、石塊紛紛陷落。形成一口井。井水汩汩冒出,飲之清洌甘甜,島民飲水思源,將洞取名為“籃尾石室”,別稱“龍宮洞”。
關鍵字: 傳說 石鐘乳 米 鐘乳石 霓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