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古城,探訪潮州
古城里的人們,出門探親訪友總喜歡坐三輪車,一來方便,二來環保,三來閑適。如果把深圳廣州的的士全開到古城來,或者一輛輛的人力三輪車在深圳廣州大街上緩緩而過,那還真不知道是啥景象存在就是合理,合適就是完美,我想無論經濟情況發展到什么程度,在古城里,只要還有居民居住,人力三輪車就會是古街上的一道風景。 我們的目的地是原汁原味保護良好頗具特色的甲第巷、己略黃公祠、廣濟橋等。下車一問一車夫,要價是每車10元,可供兩人乘坐,而且,還無需另外找車,車夫們有自己的行規,只要你跟一個車夫談妥,他就會幫你召集到足夠的車輛,大家一樣的價錢,由他帶隊其他車自動自覺緊跟后面一起出發,其他車夫不會發牢騷嫌價錢的多少,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潮州人民懂得勤勞可以致富,知道積少成多的道理。我知道這價格實在公道,雖然心中也感慨勞動力低廉,感覺剝削了家鄉的勞動人民,但怕驢子拿豆腐砸我不敢提出加價)所以未有還價便定下人數車輛及線路。我們一行18人分坐9輛車,gg們強烈要求和mm同車,還美其名曰“男女搭配,坐車不累”,連lady的少年弟弟也被強行搭配給過癮mm。一一落座后,我們的車隊排成一條龍,由開元廣場出發,第一目的地是太平路上的甲第巷。 潮州古稱府城,有1600多年歷史,這太平路是歷代主干道,它的兩邊有很多有名的小巷,甲第巷就是其中之一。這里集中了各朝代眾多官吏的府邸住宅,從它的名字便知這條小巷的非同尋常,雖然現在住的都是平民百姓,很多文物遭到破壞,但是其規模以及屋梁上的雕花墻上的壁畫依然清晰可見,對歷史文化的研究很具參考價值。三輪車穿行在古老的小巷里,昔日華麗的府邸被歷史的車輪碾過,時間沖洗了奢華,周圍是那么的落寞寧靜,在落日余輝的斜照下,古老得到了注解。從甲第巷出來,車隊拐進義安路,我們要去的是義安路鐵巷的己略黃公祠。到達的時候已經傍晚6點,車夫說5點半管理人員準時關門下班,我們唯有在門口參觀,實在遺憾。黃公祠是國家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潮州木雕石雕藝術殿堂,我們所能見到的只有屋檐及大門,幾乎所有有木有石的地方,都雕刻了形態各異的花草動物,有的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我們不是道中之人,除了觀看其實并沒有太多的驚喜及感嘆。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放棄了參觀同是國家級重點文物的許駙馬府,只是順路來到了同在義安路上的大士庵,庵里的觀音像三層樓高,全部由銅鑄成。這里是府城名氣挺旺的燒香地方,逢年過節或者初一十五,必定人山人海香客絡繹不絕。可能是吃飯時間,加上錯開了黃道吉日,我們進去的時候庵里沒有什么人,連尼姑的影子也見不到。走進內堂,寶寶好奇敲了敲供桌前的木魚,被一看門的老人看到過來制止,原來這法器的使用有一定的時間,不能隨便敲,未了快樂寶寶不忘提出一個富有建設性實效性的建議說應該在這里掛個牌――“眼看手勿動”,老人不屑一顧的走開,心里一定在想:哪來的丫頭?這個庵并不是旅游景點,平時鮮有游客到達,來的都是香客,他們都知道規矩。 在醞釀潮州行時,很多驢子想到的都是她的美食,確實,美食讓同行的人都回味無窮,但是,潮州作為一個有1600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擁有潮州方言、潮劇、潮州音樂、潮州大鑼鼓、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民俗風情等獨特民俗文化、鮮明地方色彩的古城,她所蘊涵的歷史文化底藴哪里是一夜兩天所能了解的? 今晚,文章寫到這里的時候,我覺得我應該改標題,正如我在一個回復的帖子里所說的,希望潮州給大家留下的不僅僅是小吃美食,是的,我希望這篇流水帳姑且稱之為游記對出游前沒有做功課的朋友們對潮州的了解認識有所幫助。 離開尼姑庵到達廣濟樓的時候,將近7點,南方的夏天日照時間特別長,天色還未黯淡下來,修葺一新的廣濟樓雕梁畫棟奢華耀眼,遠遠望去似乎還能聞到油漆的氣味,顯得跟老街格格不入。我更加喜歡記憶里的廣濟樓,其外觀雖然有些殘舊,但其古銅暗灰的色調與老街府城顯得那么般配那么渾然一體。以前,它不止有一個樸實的名字――東門樓,還是一處實實在在的交通要到,發揮著它東城門的作用:早上,進城上學上班的人們魚貫而入,晚上,辛勞一天的人們魚貫而出,每天這里都是車水馬龍,如今,只有稀疏的行人游客。 站在廣濟樓往下看,韓江的水位很低,靠邊的河床可以看到大片的流沙。眼前是正在施工拆建的湘子橋,只剩下光禿禿的橋墩以及擺放在一邊的一只鐵牛。歷史上,它叫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以其悠久歷史、獨特風格被國際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第一座啟閉式石梁,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潮州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鉎牛一只溜。”幾乎老幼瑯瑯上口,說的就是廣濟橋的景物。據說這一修復工程將于2005年完工,屆時,湘子橋將徹底喪失其交通要道功能而取代之成為游人感慨觀賞的地方,潮州政府極力要將潮州的一些歷史景物恢復,目的是建設成旅游城市,有時我不禁要懷疑,這究竟是進步還是倒退 隔江望去,遠處是筆架山,山體雖然低矮,但這里卻有國家重點文物宋窯遺,韓門公祠也位于筆架山麓,它們與廣濟樓遙相呼應輝映韓江。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憑吊歷史或者徒步城墻,中國與日本的歷史決戰8點開戰,時間無多,晚餐就近安排在廣濟樓下古城墻邊的大排擋進行。 我們的晚餐照樣是吃了個盤底朝天,特別是新鮮上市的海產貝殼類――薄殼(這是潮州話直譯,例如taxi我們叫它的士。)各位馿友注意啦,此薄殼非彼駁殼,磨房的駁殼是高大威猛的sg,我們吃的薄殼是肉嫩皮薄的海鮮,雖然gg們吃起來有那么點惡狠狠,mm們吃起它來有那么點美滋滋,但總體上還是表明了boke很受歡迎。 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米飯,我們已經有兩餐要飯不得了,主食只有繼續吃菜圃果條,好在味道不錯。我們的飯后果是腌制水果雜錦,就是琦子mm貼的那些pp里面的品種。吃飯的時候,正好有一老伯推車過來,賣的就是這一特色美食,饞嘴的驢子償了試,試了償,買了又試,償了又買,最后差不多將老伯車子上的東西掃蕩一空。那個味道,沒的彈! 當大家意猶未盡吃著老伯精工炮制的特色水果時,時間悄悄溜走,心急的gg心系足球賽,我們只好匆匆埋單走人,兩桌19人吃了180元。 兵分兩路,我帶著“愛國者隊”直奔富迪準備為中國隊吶喊助威,ladymm帶著“fb小分隊”逛街。在潮州夜游濱江長廊,坐著三輪車,或者干脆就沿江徒步,韓江邊上涼風習習,一邊是江里三三兩兩停靠著的或大或小的船兒,感受著閑適舒暢,一邊是燈飾閃爍照耀著的古城墻、城樓,感受著古老與現代歷史與文明,此情此景,閉上眼睛,你就不知身在何處今宵是何時了,可惜為了足球賽,驢子們沒有時間體會。 2004年8月7日的晚上,有著太多的遺憾失望與無奈,從甲午戰爭開始,中國人想打敗日本人已經想了一個多世紀了!希望如果沒有實力便只有失望。確定好第二天的行程,我帶著羽佳mm回我家,途中我們在路邊坐著低矮簡陋的凳子吃了沙茶果條跟肉丸湯,記得羽佳mm說沙茶有點辣,記得肉丸湯很美味,記得這一夜我久久難眠,聽說匯通gg這一夜很邪門,輸球輸的莫名其妙,聽說堂主幾人郁悶,深夜上網吧灌水。。。 好在,天很快就亮了,太陽依然爬上坡。 8日一早,媽媽做好早餐,囑咐我們吃了早點再出門,由于想趕在8點前免票參觀韓門公祠,我跟羽佳沒有吃早餐拎起背包匆匆啟程。 到韓文公祠的時候,還沒到8點,走上兩層石階,就見到一個小廣場,由胡耀邦題詞的牌坊擋在山門前,顯得寂寞而又凜然。售票的門窗緊閉,只見到一些晨運的人,我們竊喜。正照相的時候看到堂主跑上來,原來大隊人馬也提前趕到,聽說早餐是西湖邊的牛雜果條,lady真是做了好推界,那里的牛雜果條,人多的時候要排隊半個小時才能品嘗到。 韓文公祠始建于宋朝,是我國現存的歷史最久遠、保存最完整的紀念韓愈的專祠。它依山而建,整體建筑簡樸雅致,祠內分前后二進,并帶兩廊,正中供韓愈塑像。韓愈時任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被貶任潮州刺史,在潮任職期間,重教興農,關心民眾生活,贏得了潮州人民的愛戴。韓山、韓江、韓山師院、湘子橋。。。自此“潮州山水喜姓韓”。 從牌坊邊門進入,撲面而來的是新鮮的空氣,伴隨著一股清香,深吸一口,所有細胞便舒暢開來。正中間是花圃,一條石板路連著臺階直達大殿,左邊是布滿牽牛花的山坡,右邊是碑刻長廊。拾階而上,祠前是一株參天的木棉樹,祠內“百世師”“泰山北斗”“百代文宗”的橫匾高掛,兩邊石柱多刻對聯,四壁環立歷代碑刻,韓愈手執宗卷,身著官袍,神態儒雅。從韓門公祠返下停車場,我跟羽佳mm在停車場的一邊要了兩碟腸粉,這里的腸粉除了加肉加雞蛋之外,還可以選擇加白菜或者竹筍,老板介紹說竹筍腸粉比較消滯爽口,果然如此! 剛吃完早餐,就看到lady小跑著準備上韓祠,我叫住了她,原來我們游韓祠的時候她忙著去找往饒平土樓的向導了。汗珠滲上lady精致的臉,小巧的身影充滿熱情的生氣,看著一直奔波忙碌的她的身影,我深深體會到作為領隊的不容易。驢子們來自五湖四海各行各業,因為共同的興趣聚集在磨房,參加同一個活動走到一起,雖然都是aa,理論上誰也不欠誰,但是,誰也應該明白:作為領隊,他首先是一個驢子,和我們一樣,他的身份不是全陪或者保姆;其次,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義務性的,我們沒有付他工資或者小費,他愿意帶我們一起游玩是我們的幸運。所以,參加任何活動之前,我想作為一頭合格的驢子,應該懂得自助互助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與付出。 我們正跟lady商討著行程的時候,笑吟吟走過來一個mm,她就是想飛的翅膀,手里還提著一袋熱乎乎的潮州名小吃――春餅,還是特意從胡榮泉打包來的,“天下驢子是一家”這句話一點不假。至于正宗潮州春餅味道如何沒吃的驢子去問問堂主及千山mm吧 沒一會,其他驢子陸續下來,綜合各方意見,考慮到時間問題,大家決定改道鳳凰鎮。 鳳凰鎮地處潮州北部山區,鳳凰山主峰海拔1500米左右,是粵東最高峰,同時它是少數民族――畬族的發源地。鳳凰烏崠頂有古火山口形成的天池,繁殖有稀世動物品種四腳魚,使得鳳凰山聲名遠播。整個山區也是我國著名的產茶區之一,據說茶場有2萬多畝,有400年茶齡的古茶樹,其中最出名的是鳳凰單叢,客人來了泡上一壺鳳凰單叢是待客首選。潮州人喜喝功夫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晚上一家人吃完飯,坐在一起悠哉游哉煮茶論事,一般是家長主持,或談家事或諄諄誘子或論閑事,家庭氛圍很濃厚,套用現在時髦話語叫注重溝通,潮汕地區的離婚率很低是跟它這種獨特的茶文化分不開的。 由韓祠出發,經意溪,過文祠鎮,一直都是兩車道的水泥路,越往北車輛越少,途徑李工坑,已是鳳凰鎮地界,向導介紹說這里就有畬族村寨,位于半山腰,雖然上山只有一條顛簸的泥土路,我們還是決定上去拜訪拜訪。 這一段路,向導說只有15分鐘的車程,但我們花了將近1個小時,原來他的車是指摩托車,在這樣的路上,我們的大金順還比不上小嘉陵。 進村的山路在擴修,道路過于泥濘,頂著烈日我們只好徒步,此行總算沒有徹底fb。繞過一個灣,就見到一個村莊安躺在半山拗里,遠遠望去跟一般的農莊沒什么兩樣,不禁心生失望,進的村去,村民的服飾語言也跟漢族沒兩樣,看來已經同化的7788了。 離開畬族村寨,我們繼續北行,到達鳳凰鎮的時候已經11點半了,山區的小鎮只有一條主街道,車輛胡亂停放,擺賣的小販侵占了大部分的道路,小鎮顯得凌亂。 向導介紹說圍樓就在附近,午飯時間善早,驢不停蹄我們沒有下車馬上折回去參觀本地土樓。將車停在路邊,由路口望去,土樓隱藏在一片樹林里,露出土黃的泥墻,土灰的屋頂,整體顯得低矮,一點也不起眼。 下車經過一條窄窄的水泥村路來到土樓門前,無論是外墻還是內里,都那么原汁原味,古樸自然,顯然,土樓僅僅是村民世代居住的屋子,沒有得到過重視及保護,果然,問一老伯,說土樓有100多年歷史,世代居住著他們同宗族的人。 進得樓門,看到里面結構格局跟其他地方的土樓差不多,只是規模就相去甚遠。時值正午,太陽當空,樓內小廣場搭著很多竹架,曬著村民自產的山薯粉,邊上有一口井,一只貓兩條狗懶洋洋的躺在一邊,沒有什么村民,我們進去的時候也沒有人過問,一切顯得那么古樸寧靜。 突然聽到有人喊“同志們好!”,抬頭一看,堂主已經站在圍樓二樓的欄桿邊上了。原來我們還在小廣場里左顧右盼的時候,他已經跟一個老伯套上了,登堂入室成了他家的客人。堂主的親和力確實大,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很快成為受歡迎的人,是不是因為長得比較“農民”容易讓人失卻戒心呢 我們趕快魚涌著跑進老伯的家,屋里只有老伯兩口子,皮膚曬的黝黑,腰骨有些弧度,顯得有些瘦弱,經年勞作的痕跡很明顯,他們很友善的讓在一邊。房子是瘦高長條型的,一門三進,最外面是一個極小的天井;二進是一個小隔間,是烘烤加工茶葉的地方,地上還有一蘿晾著的半成品;里間比較大,近門口是灶臺,房間正中有一套掉色的木沙發,是喝功夫茶的地方,靠里面用一塊布隔起來的是儲物間,里面擺放著一些谷物、茶葉,靠墻有一木梯,可以通往二樓。 脫掉鞋子爬上二樓,光線有些黯淡,空間比樓下狹小,但并不感覺悶熱。這里是睡房,前后各擺了一張木床,中間靠墻有一張簡陋的書桌,除了這幾乎沒有什么家私更別說擺設。有驢子發現桌上放著一本書,竟然是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不禁肅然起敬,嗟嘆萬分,原來,老伯的女兒在武漢中南財大念法律!“窮人的孩子會讀書”,我不禁想象著昏燈下堅毅的女孩如何孜孜不倦的情景,同時對憨厚友善的老伯心里油然而生敬意,是他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撐起女兒的一片天。 二樓的上面還有一個小閣樓,同樣是通過一個小木梯連接的,整個房屋兩層半高,樓層之間全部由原木框架而成,由于年代久遠,顯得原始古樸。 回到樓下,已有驢子或站或坐跟主人家在喝功夫茶了。所謂功夫茶,是指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是一種沖泡的學問、品飲的境界,而不是某驢子笑問的“一邊打功夫一邊喝茶”的功夫。 茶葉是老伯自家出產加工的鳳凰單叢,入口甘純不苦澀,喝完口齒生津余香猶在。有喜喝茶的驢子想帶點回家,問老伯這茶怎么賣,老伯很老實的告訴我們,平時都是商販來村里收購,一般一斤20元,就按同樣的價格賣給我們,我一聽真是價廉物美啊。 稱茶葉的時候,老伯家只有公斤地陀稱,連手稱都沒有,說明生產出來的茶葉確實就在家門前便宜給茶販子收購了。山區的村民就是淳樸,如果在惠州,這單叢沒有100大元是買不到的。種茶不如賣茶,養豬不如賣肉,價值倒掛的現象已經成了見慣不怪的事情了。 從老伯家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一點鐘,饑腸轆轆重新上車回到鎮上,午餐就在鳳凰酒家fb。 今天的午餐,是潮州行以來真正意義上的吃飯,8菜1湯,肉丸湯很可口,香菇肉絲署粉條韌性十足,原自鳳凰特產,那白灼山雞是我有生以來吃過中最美味的。 飽餐以后,經過一小時原路返回潮州,午休時間加上疲累,車上的驢子東倒西歪昏昏入睡,至于某plmm睡倒在某sgg身上的事情是否屬于謬傳不得而知,反正,這個中午大家都吃的香睡得香。 到達潮州的時候是下午三點,沒有停頓,經過磷溪、官塘我們繼續上路,目的地是澄海的陳慈黌舊居。 進入澄海隆都鎮,景象完全不同于鳳凰鎮,這里處于平原,經濟相對發達,澄海的塑料玩具產業全國有名,陳慈黌舊居就位于澄海隆都前美村。進村公路的兩旁,種植的不是水稻,而是各種進口或改良經濟水果,有臺灣青棗,有番石榴,還有不知道名字的,頗具規模,矮矮的果樹上結滿果實,沉甸甸的。 陳慈黌是澄海隆都鎮前美村人,早年經營海外運輸,后在泰國辦實業,富甲一方。其家族自1910年起,陸續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在本鄉建筑了這一大宅第。它的格局使用“四馬拖車”,是典型的潮汕農村民居格局,同時也融和了西方建筑特點,樓房之間由走廊連接,多用圓拱門,地上及墻門上的裝飾全部使用意大利進口的瓷磚玻璃,雖經至今有近百年歷史,但是地板仍然色澤鮮艷如新。整個建筑古樸幽雅,共有廳堂506間,占地面積2萬多平米,規模宏大,有“嶺南第一僑宅”之稱。 參觀的門票是10元,游客不多,解說的小姐清一色當地潮汕姑娘,個個苗條纖細眉清目秀溫柔可人,她們的工作服很有地方特色,翠花藍布,有鄰家女孩的感覺。 跟隨導游小姐進入宅院,庭院深深,橫廊縱巷,稍不留神跟上,可能就會迷失方向。在雕梁畫棟的不同房間中穿梭,可以想象當初生活在這里的主人們是如何的富足悠閑。可惜,我們所能參觀的只是陳宅的一部分,由于共知的歷史原因,陳家房子還有很多被占用沒能收回,大宅荷花池前的“小姐樓”現在還是村機繡廠所在地,昔日大家閨秀的香閣不時傳出隆隆的機車聲,與優雅的建筑顯得很不諧調。 離開陳家的時候,gg們顯得有些戀戀不舍,mm取笑他們是不是想留下來做陳家女婿?真有這樣想法的話,恐怕先得具備英語八級以上的語言學習能力,這潮州話俗稱“學老話”,有8個基礎的發音,比普通話復雜多,想學可不是鬧著玩的。 我們的晚餐是預定內容――超級海鮮大餐,地點在樟林的老姿娘海鮮酒家。從前美村來到fb地點的時候正好是晚上5點半,雖然時間尚早,但酒家門口已經停了很多小車,各式各樣鮮活蹦跳的海產擺在一邊,廚房也是敞開式的,一片繁忙景象。樓上的包房早滿了,我們只好在樓下簡易的大廳里落座。 我和landy負責點菜,這是個苦差使,要口味要特色要經濟要份量,一個好的菜單需要兼顧的東西太多了。好在鼎鼎大名的老姿娘海鮮酒家,它的最大賣點就是經濟實惠,美味量足。毫不費勁,我們就點好菜等待我們的大餐隆重登場。 首先登場的是蠔烙,肥肥的鮮蠔加鴨蛋和薯粉在平底鍋中翻煎,蘸上潮汕特制蘸料魚露,海蠔入口被烘襯的更加鮮嫩無比。陸續上場的(排名不分先后)還有白灼有糕籟尿蝦、清蒸姜蔥金槍魚、祘茸粉絲花傘貝、銀魚稀飯湯、白灼花螺等等,當然還有備受ggmm青睞的薄殼,副食有兩大碟,一是甜品雜糧拼盤一是潮州小吃拼盤,最后濃重登場的是每人一個鮑魚燉盅,加了草藥,聽說滋補去毒,mm吃了特美容。 fb完畢,時間還沒到7點,由安黃公路取道潮州方向,15分鐘到達鉄鋪,在這里上了高速,一路坦途原路返回。晚10點半堂主發信息給landy,告知已回到家中。(補充一下,堂主中途上了社員的新吉普拋離我們,其行為已經構成了喜新厭舊的事實。)還好,在保持均速80公里的前提下,凌晨之前我們也陸續回到了自己的家。
關鍵字: 三輪車 古城 廣州 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