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姚古鎮的民間工藝
黃姚民間工藝的發展與其歷史上手工業的繁榮不無關系。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促成商品流通的發展。黃姚古鎮正是以此為依托成長起來。一方面作為貨物的集散地,商品交換中心,另一方面,人們從事榨油,制作豆豉、黃精,開染坊等手工業生產活動。其中,又以制作豆豉、黃精、豆腐最為有名,制作工藝流傳至今。
黃姚豆豉,古“昭平三寶”之一,因產于黃姚鎮而得名。生產歷史悠久,清康熙前已頗有名氣,乾隆時最盛,一度成為朝廷貢品。其生產以前多為以家庭為單位的民間作坊,鎮上曾出現過一批以生產豆豉聞名的老字號如“古怡盛”、“古信記”、“梁隆安”,其產品暢銷廣東、湖南、港澳、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深受歡迎。直到今天,古鎮仍有不少專業戶從事豆豉的生產加工,為中外游客廣為稱贊。
黃精以關區黃姚出產為最良。其制法:先將山 洗凈置于鑊內,用寶珠江水煮以終日,撈起曬稍干,再用木甑蒸。九蒸九曬故稱九制黃精,食其味甜,能溫中補血。倘蒸曬不足次數,食之癢喉敗血。
黃姚豆腐,制作過程包括浸豆、磨漿、濾渣、煮煞、冷卻等一系列工序,加上本地石山溶洞流出的優質水,制作出來的豆腐特別鮮嫩、細膩、白如凝脂且不易破碎,不易出水,烹飪后,鮮美、滑喉。
關鍵字: 制作 歷史 商品經濟 手工業 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