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安陽歷史應該怎么玩
此番采訪安陽,最大的感受是,安陽之美,多半不在于"表象",而在于自己的心眼。安陽最著名的歷史古跡其實大都不怎么"好看",也不上相,要么像羑里古城那樣人工雕琢嚴重、要么就像曹操墓那樣還屬于最原始的狀態。心中無物時,眼中便經常只是一堆頑石或荒土,但若心中有物,卻能看到一番波瀾壯闊、風起云涌。仍以曹操墓為例,如果現在來到西高穴村參觀,多數人可能都會失望而歸--這個處于風暴中心、熱得發燙的東漢大墓,現場基本沒有任何可看之處。我們前往采訪時,正值1號墓準備發掘直播的前夕,保衛嚴格,多虧有當地官方的擔保,才得以進入發掘現場。而對于普通游客而言,便只能隔著欄桿遠遠地眺望一番。即便進入墓中,可看的東西也少之又少,除了能看到陵墓的大概形狀,看不到一件挖掘出的實物,墓穴區對面的展覽廳里,也只有幾塊簡陋的展板,讓原本滿心期待的我們多少還是有些失望。然而當我們在隔壁的漁洋村見到當地的"土博士"龍鎮山,聽他講述他推斷曹操墓位置的來龍去脈后,我們竟有了想要重訪曹操墓的念頭。在龍博士的口中,曹操墓的地理位置、西高穴村的名字由來、漁洋村作為繁華渡口城鎮的歷史、以及那條經常泛濫如今卻已干涸的漳河水,都勾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那個之前看來平淡無奇的小村莊,仿佛一下起了變化,有了光彩。我們開始幻想眼前的一草一木或許都曾有一段傳奇,甄妃墓、西門豹祠、十二溝渠總閘口,當這些地方相互串起、在我們腦中編織出一段有趣的故事時,我們的旅行也自然而然地充滿歡愉。
"找到關聯性",采訪龍振山后心里一直默念這句話,無論是歷史與歷史之間,還是歷史與我們之間,只有找到關聯,才能打通任督二脈。我們之前對于歷史古跡的旅行,經常是以簡單的地理界限來作一種割裂式的旅行,卻很少想該如何將這些地方有機地串聯起來。而這,不僅需要旅行者有足夠豐富的歷史知識,同時也要懂得如何從歷史中發散、判斷并演繹。于是在安陽后期的采訪,我們嘗試不斷變幻歷史的魔方,以不同的排列組合去詮釋積淀于安陽身上的厚重文化和歷史,我們采訪臺灣漢唐樂府的創建人陳美娥,從她那里尋找殷墟與藝術的關聯;我們將曹操墓和袁林并論,希望從兩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中學到些歷史的教訓;我們以漳河為主線,打破河南與河北間的地理分割,試圖重現曾經那個燦若星辰的古鄴文化的完整面目……我們有限的嘗試只能算拋磚引玉,而對于安陽,依舊有太多可玩、可看的歷史線索,等待人們去挖掘、去求知、去探索。
關鍵字: 專題 歷史 安陽 旅行家 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