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青城
從一些地方資料來看,清末時還沒有水川之名,而稱“一條城河北,在民間則統稱為“條城。到了本世紀初,條城地域的范圍大約是今榆中的青城、白銀的水川、強灣、王峴、武川等一些地方。這個地域有200平方公里左右,現在生活在這里的“條城人達十多萬。而現在的青城,僅指黃河以南的青城鎮。 西北民居活化石 青城的街巷依城為界為棋盤格式,整齊有序,主次分明。主街以商鋪、糧店、藥店、餐館、鐵木加工鋪為主;民宅則順小巷而建。現存的50多處民宅四合院古建筑,具有一定的文物價值和觀賞價值。這些民宅絕大多數是清康熙、乾隆、嘉慶、道光時期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城河、青城、新民三個村。其中有明代建筑一處,清代建筑33處,民國建筑15處。其中完整的四合院有12處,比較完整的四合院18處,殘缺的有14處,僅存門樓的有16處。
古民宅從大門到照壁,從堂屋到廈房,從墻肘到屋檐,從門扇到窗戶,處處都有精美的磚雕、木雕圖案。“福祿壽、“琴棋書畫、“十二生肖、“吉慶有余;盛開的牡丹,飛舞的鳳凰,既有裝飾效果,又有耐人尋味之處。磚雕“教五子、“漁樵耕讀,刺繡作品“百鳥朝鳳、“威震四方,剪紙作品“葵花向陽,地方小曲子“西廂調等都是精巧之作。周姓的前門兩側臥有兩個巨形的黃河石,六柱木刻大門前肘墻下砌有兩塊長方形石板;還有一處被叫做“四扇門的大門前放置著兩個青色的刻有紋樣圖案的石鼓。無論破舊的,新建的,水泥的或者木刻的,幾乎所有大門前都安置有兩個石鼓或近似石鼓的石墩。這一鄉俗源于記載功德的傳統文化,而后演變為保家太平,用作鎮宅避邪。圍繞這一主題,民間匠人們創作了雄偉逼真的石雕獅子,二龍戲珠的雙面石鼓,更有自然形態的黃河巨石,微施雕琢的青色石板,原始笨拙的黑色石墩,以及碗口大小的各種卵石。2004年10月10日,在甘肅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會議上,青城鎮古建民居被列為甘肅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試點之一。 列為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有青城隍廟獻殿、青城書院、高家祠堂、二龍山戲樓和50多處民宅四合院。
關鍵字: 四合院 城隍廟 甘肅省 青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