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陽關海市蜃樓與陽光烽燧
海市蜃樓,自然界中最為奇幻瑰麗的景致。對美好的追求,生存的本能,都讓漠漠黃沙中行走的人們對海市蜃樓的幻境充滿了渴望。在人們心中,它代表著理想,代表著前進的方向。
陽關,敦煌荒漠中最著名的一座古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山陽關無故人。”王維筆下幽怨凄涼的別緒,千百年來牽動著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們對千古盛傳的陽關心馳神往。在人們心中,它代表著歷史,代表著不該遺忘的記憶。
追逐海市蜃樓的道路,理想、歷史,兩個充滿魅力的詞匯,就這樣的西北廣袤的戈壁上相逢了。向陽關進發的時刻已是烈日當空,八月的驕陽將漫漫黃沙烘烤得如同火爐,傳說中的“海市蜃樓”也在這炙熱的高溫中被熔鑄出來。
這其實只是高溫下產生的光學幻景,如若說穿了完全不值一提。但一個個附著其上的神奇傳說與眼前的一片片虛幻綠洲一起,為“海市蜃樓”四字平添了幾分神秘。
無論是西方神話中被魔鬼化身的死亡兇兆,還是我國古時的夢中仙境,海市蜃樓都是一個飄渺在想象中的神話。有人為了它國破家亡、遺臭萬年但仍停不下追尋的腳步。
有人為了它肝膽寸斷、貽笑大方但仍駐足不前畏首畏尾。其實,這就是自然的魔力。相對于海面上難得一見的亭臺樓閣,夏日大漠中的蜃景似乎并不少見。
每逢烈日當空,黃沙如焰,滾滾熱浪在無垠的荒漠上流淌,上下空氣間強烈的溫差使光線的折射就形成海市蜃樓的幻景。綠洲、清流、村莊所構成的美麗畫卷在不遠的前方若隱若現。
它是如此的近,近得似乎觸手可及;但它又是那么的遠,遠得飛馳的車輪始終無法進入那夢中的幻境。啊!你看。戈壁灘的碎石之上真的出現了虛幻的村莊,似乎就在金黃的沙丘之畔,又似乎在遙遠的天際。
雖然沒有它開篇那張從網上找來的圖片那么震撼(其實我懷疑那是ps畫的),但它是我親眼所見的美麗,是我親手按下快門后感光片映出的美景。雖然我并不是徒步沙漠生死一線的行走,但無盡的戈壁中顯出的城鎮仍是我一生難忘的記憶。
許多人喜歡用海市蜃樓來比作貪婪的追求和無休無止的渴望,似乎那永遠籠罩著虛幻的美景是一位身著輕紗的出浴少女,她美如芝蘭,讓人無法斜視,但她又是萬丈深淵,沖動過后就是無法回頭的墮落。
我不否認這樣的痛斥是在直戳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但我希望為那無辜的海市蜃樓叫一聲屈。在我看來,她的美麗不是錯誤,錯誤的是追逐她的人以及他們使用的方法。
就如同封建時代那些道貌岸然的衛道士,總將山河破碎的罪名強加于那一位位美貌紅顏之上,什么“紅顏禍水”,什么“一笑傾國”都不過是脆弱虛偽的男人們逃避責難的借口和為主子們遮羞的布匹。
當危難來臨,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七尺男兒能有幾人是站在結發夫妻之前去擋住那致命的一劍,即使是“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誓言最后換來的不過是馬嵬驛逃命時的三尺黃綾。
而當危難過去,什么甜言蜜語,滿山金銀,都不過是博取美人一笑的工具,那些寫下“小憐玉體橫陳夜”和“沖冠一怒為紅顏”的文人騷客們此時是否又立在秦淮花船的船頭等待著美人的相見。
詩經中思婦的將士絕非只是流連閨閣繡樓的不孝兒孫,兒女情長也是英雄的所為,如果英雄的定義只是吳起宋江之類的殺妻之輩,那么為何得到萬人敬仰的卻是高唱著“虞兮虞兮奈若何?”的霸王項羽?
追求美麗是沒有錯的,海市蜃樓的幻境所帶給沙漠行者的更多的是生的希望。對美麗和未知的追求更需要勇氣和意志。如同夸父,他只是不停地追趕那永不可及的太陽,黃昏和渭水都被喝干也不死心,最后倒在了追逐的途中,身軀化作高山,棄杖化為桃林。
這樣的死亡美到了極致,美得讓人羨慕,能得到這樣美的葬禮只因為他是英雄,他有著不屈不撓的意志,有著與生俱來的光榮和夢想,有著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渴望以及超越未知的勇氣。
正是有了這份勇氣,我們人類從樹上走到了地上,走出了與其他動物完全不同的道路;正是有了這份意志,我們人類才走到了今天,走上了月球,走上了太空;也這是夢想,我們人類走向未來,走向更美好的未來,走向更具挑戰的未知。
當然我也在追逐海市蜃樓的道路上走過了閑人莫近的軍事禁區,走過了水草豐美的南湖綠洲,走過了葡萄飄香的果園城鎮,走到了勸酒送別的陽關古隘之前。
說實話,當我身處修葺一新的陽關城下,看著仿古而建的城墻戰車時,我是挺失望的。在我看來,這樣的修繕完全是出于旅游目的的無聊之舉。
因為在其身上的歷史不僅僅只有雄據西域的盛世輝煌,還有戰火刀兵的破壞毀滅,還有戈壁風沙在這留下的每一道烙印,尊重歷史的行為應該是保護,保護它的每一段過去,還世人一段真實的歷史。
如今的陽關早已不是扼守絲路咽喉的出關通道,所謂的“通關文碟”不過是一件價格不菲的旅游商品,開拓西域的英雄張騫也化身成了一尊供人拍照的銅像,一片似乎是拍電影而用的木壘營帳更是覺得有些可笑,所謂的陽關古道也變成了電瓶車通行的水泥之路。
幸好還有它,這“古董灘”(因曾大量發現漢代古物而得名)上唯一幸存的烽火臺,只有它那殘破的身軀還屹立在不高山丘之上,任風沙侵襲,任人來人往,任歲月變遷。
其實步行這段并不長的戈壁黃沙好處并不少,能用自己手中的相機記錄下這千年古臺每一絲或緣于角度,或緣于時空的變化,已讓流失的體力變得有價值,已讓流出的汗水變成精美的影像。
我喜歡這份歷史與自然共同寫就的蒼涼,四周一望無際的黃沙也許會讓烽火燧在夜深人靜時感到一分來自空曠的孤寂,戈壁上的風沙再次刮起之時也許它會想起曾一起靜靜矗立的同伴和無數在它腳下逝去的生命。
黑夜的星空再次閃爍之時也許它會想起那個曾在此思念故鄉和親人的少年,當又一批游人離去之時也許它會想起那根在此折斷的柳枝和那杯在此灑下的美酒。
但我看到的是,當麗日當空,出現在藍色天穹下的烽火燧是那么的雄偉,周圍空蕩蕩的山丘只會讓它顯得更加氣勢不凡。烽火燧前那片廣袤的沙灘便是傳說中的“古董灘”。
據說,過去在此不時可以撿拾到古代的陶器碎片、銅箭頭、銅帶鉤、石磨和各種鐵制工具以及漢代五銖錢、唐代開元通寶、貨泉通寶、榆梜錢等古代貨幣,還有產自西域的五色料珠、琥珀珠之類的裝飾品殘片。
而如今放眼望去,映入眼簾的只剩下金色的黃沙和無盡的荒涼,哪里還有珍寶遺珠的蹤影。但我知道,這里最重要的珍寶并沒有被人拾走,它早已深深地沉淀到了這片戈壁之下,滲透到了每一顆沙粒之中,那就是歷史。
歷史不會消失,它只可能被人遺忘,但它不應該也不能被遺忘。站在歷史的面前,當年陽關古道上信使往返、商旅絡繹不絕的盛況會如海市蜃樓般出現在眼前。
那一場場血流成河、尸橫遍野的戰斗也如噩夢般揮之不去;那一幕幕折柳相送、勸君進酒的離別場面也會隨著人們辛酸的淚水慢慢浮現。海市蜃樓的幻境是一出美好的神話,是一幅理想的畫卷。
它值得人們去追逐去奮斗,甚至去犧牲;陽關烽燧的蒼涼遺址是一本厚厚的歷史教科書,是一頁頁寫滿了輝煌、血腥和悲傷的詩篇,它值得人們去銘記去珍惜,去永存心底。
也許人的一生,就是生活在海市蜃樓和陽關烽燧中的一生,下一時刻的目標和理想就是海市蜃樓,上一時刻的過去和記憶就是陽關烽燧。沒有了目標,人類無法前進,只會在焦慮和迷茫中失去自我;沒有了記憶,人類無法提高,只會一次又一次地重復過去的錯誤。
關鍵字: 古城 敦煌 瑰麗 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