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青海:扎陵湖和鄂陵湖
扎陵湖和鄂陵湖,位于黃河源頭的瑪多縣境內,距瑪多縣城約40多公里,是黃河源頭兩個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素有“黃河源頭姊妹湖”之稱。扎陵湖和鄂陵湖海拔4300多米,比我國最大的內陸湖泊青海湖高出一千多米,是名副其實的高原湖泊。這里地勢高寒、潮濕,地域遼闊,牧草豐美,自然景觀奇妙,是難得的旅游觀光勝地。盛夏季節,碧空如洗,蒼穹無垠,玻璃般的天幕上,不時地飄蕩著櫻桃似的朵朵白云,天是那樣藍,云是那樣白,山是那樣青。藍天白云之下,起伏連綿的青山和褶褶閃亮的碧波,交相掩映,分外妖嬈。數以萬計的天鵝、大雁、野鴨、魚鷗等在平如明鏡的湖面上嘻戲飛翔,數不清的牛羊象點點珍珠在翡翠般的湖畔滾動,令人心醉。
美麗的扎陵湖
黃河從巴顏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和約古宗列曲發源后,經星宿海和瑪曲河(又名孔雀河),首先注入扎陵湖。
扎陵湖是黃河上游大淡水湖,又稱“查靈海”。藏語意為“白色長湖”。位于青海高原瑪多縣西部構造凹地之內,居鄂陵湖西側。湖面海拔4294米,東西長35公里,南北寬21.6公里。面積526平方公里,水深平均8.9米,最深處在湖心偏東北一側,蓄水量46億立方米。納卡日曲與約古宗列渠(藏名瑪曲)匯成之黃河。自西南一隅流入,由東南一隅流出,湖心偏南為黃河主流線。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入湖,風浪泛起時湖面呈灰白色,故有白色長湖之稱。湖中多浮游植物,魚類資源豐富,與鄂陵湖同為青海水 產捕撈基地之一。湖西部距黃河入湖處不遠有3小島,夏季大群候鳥聚居,也稱鳥島。湖濱多為亞高山草甸,為重要牧場。
冬天的扎陵湖
扎陵湖東西長而南北窄,酷似一只美麗的大貝殼,鑲嵌在黃河上,湖的面積達5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約9米,蓄水量為46億立方米。扎陵湖水色碧澄發亮,湖心偏南是黃河的主流線,看上去,仿佛是一條寬寬的乳黃色的帶子,將湖面分成兩半,其中一半清澈碧綠,另一半微微發白,所以叫“白色的長湖”。扎陵湖的西南角,距黃河入湖處不遠,有3個面積1至2平方公里的小島,島上棲息著大量水鳥,所以又稱“鳥島”。這里的鳥大都是候鳥,每年春天,數以萬計的大雁、魚歐等鳥類從印度半島飛到這里繁衍生息。
黃河在扎陵湖經過一番回旋之后,在巴顏郎瑪山南面,進入一條300多米寬的很長的河谷,河水在這里分成九股道,散亂地穿過峽谷,流入鄂陵湖。
深邃的鄂陵湖
鄂陵湖位于扎陵湖之東。鄂陵湖與扎陵湖的形狀恰好相反,鄂陵湖東西窄、南北長,猶如一個很大的寶葫蘆。湖的面積為628平方公里,比扎陵湖大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7.6米,最深可達30多米,蓄水量為107億立方米,相當于扎陵湖的一倍多。鄂陵湖水色極為清澈,呈深綠色,天晴日麗時,天上的云彩,周圍的山嶺,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見,因此叫“藍色的長湖”。
鄂陵湖煙波浩淼,波瀾壯闊。上午,湖面風平浪靜,纖蘿不動;下午常常天氣劇變,大風驟起,平靜的湖面波濤洶涌,浪花拍岸。有時,還會出現天昏地暗的景象,一會兒象連片的黑色藏帳,旌旗獵獵,人聲鼎沸,據說,這是當年吐蕃松贊干布在此迎候文成公主時的盛大場面;一會兒又變成點點白色的風帳,由遠而近,景象極為壯觀。
美麗的鄂陵湖
十分有趣的是,扎陵湖有供鳥類棲息的島嶼,而鄂陵湖有一個專供鳥兒們會餐的天然場所,人稱“小西湖”,又稱“魚餐廳”。原來,每年春天,黃河源頭冰消雪融,河水上漲,鄂陵湖的水漫過一道堤岸流入小西湖,湖中的魚兒也跟著游進來。待到冰雪化盡,水源枯竭時,湖水斷流,并開始大量蒸發,潮水迅速下降,魚兒開始死亡,而且被風浪推到岸邊的沙灘上。鳥兒們吃魚不需要化費力氣去捕,只要到小西湖隨便入座,就可以美美地飽餐一頓。鳥兒最多的時候,飛翔在上空的鳥群遮天蔽日,“嘎嘎”的鳴叫聲,幾里以外都能聽到。
現在,扎陵湖和鄂陵湖地區,已成為青海省重要的牧業基地和漁業生產基地。
油畫般的鄂陵湖
扎陵湖和鄂陵湖自古以來就以美麗富饒而著名,這一帶不僅是我國古代游牧民族放牧養畜的天然牧場,而且是我國歷史上內地通往西藏的交通大道。
關鍵字: 扎陵湖 瑪多縣 鄂陵湖 青海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