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時辰包的大講究
渭南時辰包
時辰包子,是渭南市最有名的地方風味小吃。據新編《渭南縣志》記載:早在清朝乾隆年間,渭南城就有了賣包子的,但因質量不穩定,時賣時停。到了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出了一個賣包子的名家,叫張懦坤,他作的包子油香綿潤,特別好吃,每天購買者絡繹不絕,一到午時就銷售一空。那時鄉下有個讀書人進城給有病的母親買包子,前兩次到包子鋪已是午時和巳時,都未買到,第三次他起得更早,趕到時正值辰時,終于買到了包子。他高興得借來店家筆墨,寫了一首小詩貼在包子鋪門口:“城里包子香又香,想買包子敬老娘。午時巳時都錯過,正當辰時才趕上。”以后人們就將張坤的包子稱為“時辰包子”。
渭南時辰包
渭南時辰包狀如僧帽,小巧玲瓏,周邊潔白,包底金黃,肥而不膩,香味悠長,吃一頓包子走10里路,還口齒留香。所以又被叫做“十里香包子”。
舊時對久負盛名的渭南時辰包子還有一首贊美詩:“白面細皮僧帽裝,油滲包皮呈金黃。香飄招徠行人步,油而不膩味道長”。
渭南時辰包
不得不知的“渭南時辰包子鋪”大講究:
1、渭南廚子掌廚,不是什么阿貓阿狗都可以濫竽充數的。
2、包子餡一定用新鮮大肉,不是什么肉架子(就是肉鋪子的叫法)賣剩下的下腳料就可以拿來胡弄人的。
3、大油包子一定要用正宗的新鮮豬板油,不是什么亂七八糟的花油(腸衣油)下腳料可以拿來充數的。
4、每天準時提板(過去店鋪門是由一塊塊長木板在滑槽內拼排而成的,開門時,一塊一塊提拉而下,所以通稱:“提門”,關門時再插上,通稱“上的”。)準時收攤“上門”,不是因為生意的好差而可以任意更改營業時間的,講究一個準時,這也應了“時辰”的名字,也是一種誠實經營的美德。
5、除供應包子外,還供應用砂鍋熬的紅棗、花生、糯米粥,以便食客“填縫子”(吃舒服的意恩)。
渭南時辰包
時辰包子還有自己的制作口訣:“堿酵合適皮色正,板油切碎油不膩,蔥去馬耳味不苦,調料配足味濃香,餡不外露要包嚴,皮薄勻稱外美。”
時辰包子還有一種說法:“站”的直!“準”個時!“熱”個吃!
渭南時辰包
現在西安街頭售賣的時辰包子,由于人們口味的改變和健康的需求,選料已和以前大有不同。肉餡多以瘦肉大蔥為主,素餡的花樣則層出不窮,地軟、酸菜、韭菜、南瓜、蓮花白、茴香......就拿這地軟餡來說,是渭南時辰包子得以重新崛起的一大特色。我國大部分地區都產“地軟”,只是稱謂不同。江蘇叫地塌皮、地踏菜;四川叫綠菜;西北則叫地軟、地木耳。它能“清神解熱,痰火能療”,甚至有“久服延年益壽”之功效,現代科學可以證實:每500克地軟,可含鈣2000多毫克,此外還含有肝糖等成分,其蛋白質的含量高于黃豆,碳水化合物多于許多蔬菜,同時又能給人體提供熱量。地軟包子通常加粉條搭配成餡,味道清香,多吃也不會膩。
關鍵字: 下腳料 包子鋪 蓮花白 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