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面饸饹好吃又筋道
饸饹
蕎面饸饹已有600——700年的歷史,主要原料為新鮮蕎麥。“蕎面饸饹黑是黑,筋韌爽口能待客”,這是人們對蕎面饸饹的贊美。制作時選用新鮮蕎麥現磨現做,其特點是條細筋韌,挑起來不斷條,清香利口。冬可熱吃,夏可涼吃,有健胃消暑的功效。
饸饹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喬麥最降氣寬腸,故能煉腸胃滓滯,而治濁滯、泄痢、腹痛、上氣之疾。”因蕎麥性寒,故韓城俗話說:“蕎面涼冶沿,離不開三樣好調和,油潑辣子、蒜、芥茉。”蕎面熱縮鋁,原湯加調料,羊肉臊子辛辣椒。”
饸饹
饸饹,古稱“河漏”。元代農學家王禎《農書,蕎麥》:“北方山后,諸郡多種,治去皮殼,磨而成面或作湯餅。”韓城的羊肉餄餎不是作為湯餅(古時稱湯面為湯餅),而是用一種特制的箔餄餎床子,將蕎面壓成細而長的圓狀條面,撈入碗中,再潑入多味調料的羊肉湯,故稱羊肉餄餎。如涼吃,放少許涼粉,再加入油辣、蒜泥、芥茉等調味,成為涼粉餄餎,食時不僅帶有特異的香味,且對身體大有補益。
饸饹
饸饹多用蕎麥面制成,蕎麥在所有谷類中被稱為最有營養的食物,蕎麥食品對血脂、血糖代謝的平衡起著極好的調節作用,這是因為蕎麥是集營養、保健、醫療于一身的多功能糧種。
蕎麥高含蛋白質,其蛋白質中含有18種氨基酸,尤其富含賴氨酸。蕎麥含有亞油酸,亞油酸是人體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它具有降低血脂,改變膽固醇中脂肪酸的類型和促進酶的催化作用。蕎麥含有人體代謝不可缺少的鈣、鐵、鋅、鎂、硒等13種微量元素,并含有葉綠素、苦味素、纖維素和齊全的b族維生素,尤其富含煙酸和蘆丁,蘆丁是其它糧食作物不含有的成分,是治療糖尿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硬化,預防微血管脆性出血的有效藥物。
經常食用蕎麥食品對中老年人的健康大有好處,并有助于兒童生長和智能發育,許多專家呼吁多食一些雜糧,尤其多食一些蕎麥食品,以此降低現代病的發病率。
饸饹
制作方法
1、蕎面加凈水(春季加2.5千克,冬季3千克)與石灰凈水、雞蛋、豆粉充分揉勻揉熟,再將蕎面團揉成條形,放入榨孔機中,插入榨桿壓榨,面條即從小孔中壓出,截斷下鍋,煮熟即成。
2、碗內調料(以50碗計,下同):白醬油750克,紅油750克,味精12克,花椒面25克,芽菜粒250克,蔥花150克,鮮湯7.5千克。
3、家常牛肉餡:
(1)配料:牛肉(凈)2千克,水發筍子500克,芹菜莖1千,郫縣豆瓣250克,豆豉50克,辣椒面10克,白醬油100克,姜末10克,料酒50克,菜油600克,川鹽15克。
(2)將牛肉去筋剁成綠豆大的顆粒,放鹽(10克)拌勻。芹菜洗凈切0.6厘米長的小短節,加鹽(5克)碼味除澀水。筍子切成綠點大的粒,沸水氽后漂洗濾干。豆瓣、豆豉剁細,用油(100克)煸至香酥。
(3)炒鍋洗凈放旺火土,下菜油(500克)燒至七成熟、放肉顆粒與姜末煸散,亮油,下筍粒與調料翻炒至入味,上色,再加芹菜翻炒均勻起鍋即成。
4、豬肉餡:
(1)配料:肥瘦諸肉3千克,水發玉蘭片850克,白醬油250克,川鹽40克,甜醬100克,料酒50克,混合油500克,胡椒面5克,味精3克。
(2)豬肉與玉蘭片均勻切成指甲片大小。炒鍋洗凈放旺火上,下油燒熟放入肉片煸散,亮油,投入各料炒勻,摻入鮮湯,收汁起鍋。
食用方法 將碗內調料兌好,摻鮮湯,撈入蕎面條,淋上臊子即可
原料:蕎面、羊肉、土豆、香菜、精鹽、味精、醬油、紅油、植物油。
制法:蕎面和成面團,用饸饹床子壓成細條下鍋。煮熟后,撈在大碗里,上面澆上用羊肉丁、土豆丁等料炒制而成的臊子即成
特點:韌筋爽口,辣香微酸。
關鍵字: 亞油酸 微血管 植物油 玉蘭片 脂肪酸 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