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家村名居
說到古鎮古村,人們總是想起江南,想起“小橋流水人家,市列珠璣不嘩,名宅深深幾許,篷船槳聲咿呀。其實,曠廣的北方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不惟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建筑素以博大深重見長。只是有些地方因戰火兵燹,古跡名勝包括城建均被損毀。所幸的是,在一些較僻靜之地,仍保留一些原汁原味的歷史遺存。
東臨黃河,南繞泌水的黨家村,就是一座完整而又特具傳統意味的北方古集村落。黨家村全村多數為黨、賈二姓,因黨姓定居在先,故稱黨家(賈)村。黨家村稱村,實際也并不是藏匿在人跡難覓的深山老林中,從陜西韓城,往東北9公里的西莊鎮就是。它占地近17公頃,建于元至順二年,依塬傍水、避風向陽,呈船形,靜伏在葫蘆狀溝谷中。站在塬上一望,一片蔥綠之中,房接房,檐連檐,清一色的青磚灰瓦,大氣恢宏,古樸凝重。更讓人驚奇的是它經歷了近700年的風霜雨雪,依然是“瓦屋千宇,不染塵埃。
從東坡走進黨家村,當地人把我們帶到哨門外的一座高大的節孝碑前。三四米高的青石碑有基有樓,碑文曰“旌表敕贈徵仕郎黨偉烈之妻牛孺人節孝碑,陽文磚雕橫額:“巾幗芳型;對聯:“矢志靡他,克諧以孝;綸音伊邇,載錫其光。三龍捧旨圖圖案中嵌著“皇清二字。當地人說,碑主牛孺人16歲喪夫,守節不二,孝順長輩,與家人鄰里和睦。風,撩動石縫中的小草,在高大的碑基下搖曳,心里不禁一陣凄楚,先不說那時婦女的社會地位,也不說這少婦的孤苦清寂,看著堂皇的碑文圖案,雋美的花邊,懸山頂上的五脊六獸,一幅幅梅、鶴、鹿等經過透雕、圓雕、仿木雕,欲綻欲騰的縱然華美,留下的卻是說不清的幽怨。如今歷史的天空風吹云動,人們所賞識所看的更多的是碑雕的文化與藝術,恐怕很少能體會被“表彰者內心的苦痛。當地人介紹:這樣的節孝碑還有兩座在那邊,沒有這座保存得完整。在人們的贊嘆聲中,黨家村建筑的精致可見一斑!今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絕非偶然。
黨家村是典型的民居村落,村低寨高,村寨相連,東南是秀麗的6層6角的文星閣風水塔,四處都聳立著哨門,中間是4層的看家樓,廟宇、戲樓、堂館遍列其中。我們沿著一條條晴天無塵、雨天無泥的卵石或條石墁地的巷道,穿梭在一座座青壁高墻的四合院、祠堂,那高大氣派、十分講究的走馬門樓隨身而過,到處可見的石砌高臺、磚雕欄桿,以及石獅、古井、老坊,仿佛置身在先古的歲月,所不同就是穿著現代服裝的村民和游人自然而然地暢行其中。300多戶人家,1000多口人依然安定和睦地在這里世居于此。他們在沒有浮華,沒有喧囂,也沒有成隊的汽車轟鳴聲,像熱愛生命一樣熱愛和保護自己的家園,他們把祖上傳下來的題字書畫、家用器物,攝入游人的目光,細述關中如煙的往事。在懸著“詩書第匾額的院落,開朗的女主人說,她男人叫黨更德,出外打工了。她指著:“字挾湮云筆
關鍵字: 黨家村 四合院 旅行網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