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廟
西岳廟,在華山北5公里岳鎮街道的東端路北,西距華陰城北2.5 公里,是華岳神的廟宇。該廟原在岳鎮東的黃神谷,稱“集靈宮。據記載,廟創自漢武帝時代,魏文帝黃初間,遷于華岳鎮宮道北,即現在的地方。該廟歷經北周、宋、明、清歷代修葺,規模較大.
西岳廟的建筑極為宏偉。灝靈門即是西岳廟的山門,其后為欞星門和大殿,從它的建筑形式看來,是經清代改建了的,但枋檀上的彩畫也還保持著清代早期的式樣。金城門,在欞星門之后。是一座六椽屋玻璃瓦單檐歇山頂的建筑物,面寬五間,進深三間,灝欞殿為玻璃瓦單檐歇山頂,面寬七間,進深五間,周有回廊,殿基高大,前有月臺,其平面為“凸字行,周圍系用條石砌成。因此,使這座建筑物的氣魄雄偉壯麗,它是西岳廟的正殿,歷代帝王到陜西來一定要到這里瞻仰瀏覽。殿內懸掛有康熙、道光、慈禧太后題的“金天昭瑞、“仙掌凌云等幾幅牌匾。月臺院前更有八角行的碑亭及四方行重樓式的御碑樓各兩座,惜殿后寢宮、穿殿及配殿均已蕩然無存。因此就目前這座大殿的外觀看來,它的絕大部分建筑形式,已是晚清的了。
萬壽閣在廟后盡處正對灝靈殿,同治二年(公元 1863 年)二月,繼五鳳樓、灝靈殿之后被焚毀,修復后至抗戰前國民黨統治時期又毀于火,今樓閣雖毀,臺基仍然完整,所有柱頂石均保留在原地未動,故閣的面闊進深及其回廊和左右對稱的轉藏樓等的平面形狀,均能一目了然。臺有踏道,可登臺俯瞰廟內或眺望華山諸峰。
西岳廟內的碑刻原來也很多,但大部分已因年久湮沒,或經地震及兵燹等災害而遭到損毀。現在僅存有后周“華岳廟碑、明嘉靖四十年九月重刻“唐玄宗御制華山碑銘、宋慶歷丁亥年程琳謁祠題名石刻,李攀龍撰、郭宗昌隸書“大華山記石幢、明萬歷刻“華山臥圖,圖首附王維、李白、杜甫、韓愈、陳摶、韓琦等唐、宋以來的名人文士游華山后的題詩,“華山圖,嘉靖十七年“重修西岳碑、乾隆御書“岳蓮靈澍石額等碑刻,這些都對研究華山和此廟修建歷史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 旺季30元(3月-11月),淡季15元(12月-次年2月)
門票優惠:學生半價(需學生證),軍人免費(需軍官證、士兵證),殘疾人免費(需殘廢證),老年人70歲以上全免、70歲以下半價(需壽星證、身份證),兒童免費(需隨父母參觀,1.2 米以下)
關鍵字: 華山 廟宇 西岳廟 集靈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