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遺夢建水
位居滇南的建水縣城,保存著諸多古城遺跡,是一個很有自己特點和重要旅游景區,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建水古稱步頭,也名巴甸。漢時屬益州郡母攝縣地,西晉屬寧州興西郡,唐為南寧州都督府東爨烏蠻地。南詔政權于唐元和年間(810年前后)在此筑惠歷城,屬通海都督。惠歷為古彝語,就是大海的意思。因為當時每逢夏秋之季,壩子里溪水漲溢如海,漢語譯為建水。元時設建水州,屬臨安路(路治在通海),并在建水置臨安廣西元江等處宣慰司,統轄臨安、廣西(今瀘西縣地),元江等路。明代仍稱建水州,改路為府,臨安府治移至建水,清乾隆年間改建水州為建水縣。民國元年改建水縣為臨安縣,次年處長稱建水縣。
建水自從元代以來就是滇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這里一直是滇南漢文化比較發達,積淀比較深厚的地方。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傳統,使得建水城內外留下許多充滿特色的古建筑。建水城最早為南詔時修筑的土城,明洪武帝三十年(1387年)擴建為磚城。城周六里三。城墻高二丈五尺,四門均有城樓,樓為三層,各高四丈,雄偉壯觀。清順治初年,擁明抗清的將領李定國攻占臨安城時,南北西三座城樓毀于戰火,康熙四年又得復修,后再度毀。
唯有東門朝陽樓,雖歷經多次戰亂和地震,至今近600年,仍舊巍然屹立,城里有保存完好,規模宏大的號稱“云南第一的文廟,以及朝陽樓、雙龍橋、指林寺、朱家花園等一大批極有特色的古建筑。全縣共有古寺廟近百所,僅城區就有40多所,還有許多保存完好的古式民居,堪稱是quot;古代漢族建筑的博物館quot;。這些歷盡滄桑,古跡斑駁的瑰寶有相當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建水縣在元代就始建廟學。明洪武年間建臨安府學,萬歷年間又建建水州儒學。清代前后又建立了崇正、煥文、崇文、曲江四個書院。這里自古以來就是人才輩出的地方。當時,有“臨半榜之稱,即在云南之冠,在全國也不多見加上有規模宏大,建筑精致的建水文廟等,所以建水從來就有“文獻名邦、“滇南鄒魯的稱譽。
關鍵字: 博物館 古建筑 建水縣 滇南 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