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最盛大的慶典“過三朝”
侗族的名稱,最早以“仡伶”,見于宋代文獻。明、清兩代曾出現“峒蠻”、“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稱。新中國成立后統稱侗族,民間多稱“侗家”。
侗族少女
對于侗族來說,最盛大的慶典,不是婚禮,而是第一胎孩子的出生。在頭胎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不管生男生女,侗族都要大肆慶祝,以大宴賓客為特色,因此被稱為“三朝酒”,也叫做“過三朝”,一般選在嬰兒出生后的第3天或10天以內的某個單日舉行。不論嬰兒是男是女,侗族人都會大宴賓客,舉族慶祝,因此“三朝酒”也被稱為“過三朝”。
按侗族習慣,嬰兒未出生,不可事先為其預備童衣,嬰兒出生后,一般也只用柔軟的舊衣裙包裹。只有經過“三朝禮”后,嬰兒才能穿上臨時趕制的新童裝。所以“三朝禮”時,外婆家的親戚(如姨媽、舅媽等)顯得格外忙碌,她們一方面要為新生嬰兒趕制背帶、衣裳和裙片等衣物;另一方面還要輪流傳抱嬰兒,左右上下,細心端詳,并說些吉利和贊許的話語。接著,男方青年用吟唱的方式邀請姨媽給嬰兒唱取名歌。姨媽以吟唱代答,經商討后,由外祖母確定并宣布嬰兒的名字。除了對歌的曲調是固定的旋律,所有的歌詞都是即興的。
“三朝酒”那天,從上午9、10點鐘開始,就會有客人陸續前來道喜,一般以女方親戚為主。不論路程遠近,每家至少會派出一名代表,除外祖父須在日落后趕來之外,其他所有賓客都必須在中午之前到齊。
來賓吃“三朝酒”必須攜帶禮物,并以外祖母的禮物最為豐厚,習慣上包括豬肉、糯米、雞蛋、侗布、侗棉、酸草魚、銀項圈、銀鎖、銀手鐲、兩床新被、一對木箱或梳妝臺等。
此外,外祖母還必須支付操辦“三朝酒”的一半肉類和主糧。因此,她家的禮物往往超過數十擔,伴著鞭炮聲、浩浩蕩蕩的排成一路,場面頗為壯觀。
“三朝酒”一般從中午開始,客人們要先嘗甜酒雞蛋,再喝油茶,最后才吃午飯。“三朝酒”的午宴比較豐盛,而晚宴規模則相對較小。侗族人家族觀念非常強,往往有著龐大的親戚群,“三朝酒”時,因為客人太多,桶裝盆盛、開“流水席”的場面屢見不鮮。而且侗族人非常好客,即使是陌生人在“三朝酒”那天上門,他們依然笑臉相迎、決不拒絕。
“三朝酒”過半,會進行對唱“取名歌”的程序。一般先由男方男眷用吟唱的方式主動邀請女方女眷為嬰兒取名。經過多輪唱和商討后,最終由外祖母定奪并宣布嬰兒的名字。整個對唱,除了曲調是固定的,其他所有都是即興創作而成。
晚宴過后,所有來賓要為嬰兒彈唱琵琶歌,以示祝福。
“三朝酒”散后,所有女賓在回家時,都需要帶一塊或三塊重約四兩、用竹片串起的肥肉,象征“三朝酒”非常豐盛。串肉帶回家后,一般用來打油茶,并請左鄰右舍的女性品嘗,以轉告喜訊,分享快樂,俗稱“串肉禮”。
“三朝酒”次日,嬰兒的母親還會專為閨中密友準備一次晚宴,交流育兒經驗。
關鍵字: 婚禮 慶典 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