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串姑娘”紡線場上紡出的愛情
傣族,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和臨滄地區。
串姑娘,傣語叫做“邀少”,是伙子主動追求姑娘的主要方式。傣族女青年,一般不主動到男青年家中串訪,她們尋求伴侶的方式,主要是借助夜間到寨場上紡線的機會,與中意的伙子幽會談情。
按照傣族傳統的風俗習慣,每年的開門節(傣歷十二月十五日)以后,至關門節(傣歷九月十五日)以前。這時秋收已過,谷物歸倉,春耕時間不到,農活較少,是小伙子串姑娘,姑娘借用紡場談情說愛的最好時機。每當夜幕降臨以后,未婚伙子換上干凈衣服,披著毯子,懷揣手電筒,握著竹笛或琴,三五相約,去找姑娘談心。對本寨姑娘無意的伙子,往往會穿越田野,到外寨去尋訪意中的人。串姑娘的伙子一般不貿然登樓,只在姑娘的竹樓下吹竹笛或拉琴,用委婉的琴聲傾訴愛慕之情,召喚姑娘下樓幽會。姑娘如果有意與伙子相會,便收拾打扮一番走下竹樓與伙子相見,對伙子有意者,會在父母進入臥室之后,邀請伙子登樓,在火塘邊傾心交談。無意與伙子相見的姑娘,則走進臥室裝睡。執意要見姑娘的伙子,遭到冷遇也不灰心。他會不停地在樓下轉游,吹竹笛、彈舌頭,想方設法逗引姑娘。有的還會用竹竿木棍去頂撞姑娘床下的樓板,表達不得相見決不離去的決心。本來不愿下樓的姑娘,會被伙子頑強堅韌的精神所感動,終于梳妝打扮,走下樓來。有的姑娘被逗弄得無可奈何,只好下樓照個面,打個招呼,委婉拒絕伙子幽會的請求。有情有意的男女在樓下相見以后,越談越親近,漸漸墜入情網。兩人感到情投意合,便同披一條毯子坐在樓下,不知不覺地度過一夜,真有點“無情之人嫌夜長,有情之人怕夜短”的感覺。
欲尋找伴侶的姑娘常在秋末冬初的夜晚,以傣語稱為“儒控”的形式與伙子相會。“儒控”就是在寨子的空地上設置一個紡線的場所,點燃篝火,集群紡線。“儒控”的姑娘在天黑時梳洗打扮,端上一張紡車,帶上兩只竹凳到自己參予布置的那塊場地上紡線。她們的長筒裙下各藏著一只凳子,以紡線為名招引伙子。欲串姑娘的小伙子,見到寨場上的火光,也會梳洗打扮,披上毯子,帶上手電,或吹竹 或拉 琴走進紡場。與紡線的姑娘初次照面的伙子,一進入紡場便打開手電筒,照射姑娘的臉。姑娘們半遮半掩,忸忸怩怩地讓伙子照來照去。伙子看中某個姑娘以后,便主動靠攏用 聲傾訴愛慕,或對著姑娘耳語,進行挑逗。姑娘若對伙子有意,便會抽出筒裙遮掩的竹凳,讓伙子坐在自己身邊;如對來者無意,任其挑逗也決不讓坐,只是一個勁搖車紡線,對面前的伙子熟視無睹。遭到冷遇的伙子,便知趣地離開,重新找尋中意的姑娘。紡線的姑娘,一旦讓某個伙子坐在跟前,便與之熱情交談,時而停住紡車,逗樂嬉戲。夜深人靜之后,一對有情的男女便合披一條毯子竊竊私語,直到黎明。村寨中間的那些紡線空地,不知成全了多少男女,使多少有情人終成眷屬。
關鍵字: 少數民族 景頗族 愛情 西雙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