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虎跳峽游記
游虎跳峽的線路很多,一是從麗江乘車到大具,然后從下虎跳溯金沙江上行;二是從中甸乘車到下橋頭(虎跳峽鎮),然后沿碎石公路順江下行;三是從下橋頭走哈巴小路步行到核桃園村,還可繼續徒步探險,翻越哈巴雪山至白水臺。一般游客都會選擇第二條線路,并到上虎跳游玩即回,而第一、三條線路則是大多數徒步旅行者尤其是“老外”的至愛,還有人將其列入中國十大徒步旅游線路之一。關于虎跳峽徒步探險,自有各位大蝦貢獻親身經歷,我就不多說了。而我們走的不是上述三條線路中的任何一條,而是從三壩白水臺乘車穿過哈巴雪山,然后從下虎跳溯江上行至下橋頭。這條線路其實可以說是上面徒步線路三的公路版本,它是東環路的一部分,由于建好沒多久,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我在此要廣為宣傳一番,它是那些想一覽虎跳峽全貌卻又沒有體力或時間完成徒步穿越的旅游者的最佳選擇(加了這么多修飾語其實是因為我實在心有不甘,如果有時間,我的理想選擇還是上面線路一的徒步穿越。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一次的)。
下虎跳沒多少可說的,很寬闊,很平靜。中虎跳最有特色的景致是一線天和滿天星。高峰深谷將藍天切成一線的獨特感覺,只有下到江邊才能體會(只有線路一可以在中虎跳下到江邊),我們在碎石公路上只能看到滿天星的景觀。公路在這一段順江流彎彎曲曲,江水也在這樣的曲折回轉中下跌了近百米,多處險灘都是亂礁散步,激流在礁石間往復跳躍,如星石隕落江中,這也是得名滿天星的原因。在中虎跳稍作停留后,我們繼續前行,穿過石隧道,就來到了全峽最險最美的地方—虎跳石。在這里抬頭仰望,玉龍的身影就出現在對面山崖的后方。與中甸的雪山雄渾的氣魄比起來,玉龍的秀麗真的就象是女孩子一樣,難怪在傳說中,她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現的。
由于天色漸暮,這里沒有出現人山人海的場面,但還是蠻熱鬧的。轎夫們抬著色彩鮮艷的轎子在石階上健步如飛,時不時向女士們兜攬生意。還沒下到江邊,就已經聽到激流的轟鳴之聲,心里既急切又忐忑,雖然虎跳峽的名聲早有耳聞,但生怕象白水臺這樣名過其實的情況再次出現。好在虎跳石沒有讓我們失望。從石階扶欄下到江邊,可以看到狹窄的江心臥著一塊巨石,它把激流截分為二,咆哮的江水宣泄其間,聲傳十里。湍流撞擊虎跳石激起層層疊疊的白色浪花,翻飛激蕩,“卷起千堆雪”用在這里是再合適不過了。據說原來曾有當地人扎的木橋將江岸和虎跳石連接起來,可以順橋上到石上,后來因為發生了意外(好象是一個港商的公子失足落入水中,尸首都沒有撈起來)就拆去了,實在可惜。不然坐在石上,體會一下奔騰的江水貼身而過,霧氣迷蒙的感受,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
不能上到虎跳石上,下到江邊體會一下還是可以的。江邊奇石林立,靠近江水的石頭已被沖得十分光滑,還有江水漫過其上,行走時要小心。我們在虎跳石斜對面的江岸上找到一塊突出江面的巨石(不在開放行走的范圍內),我和獅子華爬了上去,擺出種種“勇敢”的姿勢讓小燕子在高處給我們照相。身后和腳下就是咆哮而下的江水,峽風吹過,給人最接近虎跳石的那種觸目驚心的感覺。小燕子在上面很羨慕,也想下來,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最后她打消了這個念頭。
還記得當年長江第一漂時,有人在虎跳峽遇難。江邊有一塊為他們而立的小小的紀念碑,碑前有兩扎過客獻上的黃色小野花,游人在此都會不自覺地靜默下來。在江水的轟鳴中,偶爾可以分辨出一兩聲炮聲,后來才知道那是對岸的麗江地區為了爭奪游客資源,正在修建一條從麗江到上虎跳的新的公路。到時候就會出現兩岸的游客隔江相望的景象,太煞風景了。當年勇士們都視為畏途并為之犧牲了生命的虎跳峽如今已成為迪慶和麗江競相爭奪的旅游資源,這其中的變化實在讓人感慨萬千。
關鍵字: l麗江虎跳峽 一線天 白水臺